大树下的父亲
时间:2016-06-18 06:29:31 | 来源:焦作日报 | 作者:

  三夏连着父亲节,夏至之前,老家的树开过花结满了肥嫩的椿谷谷。椿谷谷是乡土树种臭椿树的果实,南阳人则叫它椿帘儿。椿谷谷开头有青黄色和紫红色两种,一簇一窝挂在椿树秀美的叶子里很精彩的。但是,我每见麦收时的椿谷谷,总一见惊心,因为它和父亲的下葬有关。父亲去世得早,被送回山区老家安葬。旧时风俗,如果为人子者走在了父母前边,便暂时不能入坟地下葬,而是要择地先“丘”起来,最后才能合葬、安葬。怀川风俗,平地平原是造一个砖垒的墓室,山区则打一个墓窑曰“丘窑”。父亲在医院的病床上,气息奄奄地吃了最后几粒樱桃便不行了,我们开始回老家,趟过一片焦黄的麦子,由本家叔叔带着去看“丘窑”的选址。沟里地头是不高的一道土崖,朝着东南的山岭且朝阳,叔叔连声说风水好。下葬那天是个阴雨天,当父亲的棺木安放进去被封住窑口的时候,我们跪地磕头又抬头看,旁边长着一株粗壮又高大的椿树,满头猩红色的椿谷谷似流血一般,布谷鸟飞着叫着。

  父亲那一辈人吃过大苦。新中国成立前兵荒马乱,逃荒要饭苦,后来多子女,养儿育女苦。忘不了父亲和二哥,曾经带着年幼的我远道去郑州看病,那时我患了很严重的黄疸肝炎。十冬腊月,我们住在老槐树下的一个小旅社里,挤着睡大通铺。当时托人找医生就诊,要等好几天时间,父亲来回跑医院不说,每天还要排队在露天的煤火上,为我煎药、做饭、冲鸡蛋水,耐心地劝我服药吃饭。穿着大棉袄的父亲,笨重地在旅社结冰的院里出来进去,缩手缩脚一如慈爱的母亲。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都曾跟着爷爷奶奶在山里老家生活,父母在邻县工作,父亲骑着自行车,每次从邻县的县城数十里路赶回来,帆布书包里总要装一点水果糖或路边买的焦花生,另外还有小画书。那时候觉得山外的天地无比大,进山的路好长,单从焦作到老家,长长的山沟似乎永远走不到头。有次父亲骑车上坡累得直喘气,我却坐在车梁的前头不肯下来。离家不远了,从当阳峪到洼村还要翻越一个大坡,由不得要在树下歇歇脚。这时,父亲将地头的野皂荚,老家人叫麻秸圪针的,把它酸酸的嫩梢采下来,让我和哥哥吃,一边讲着曹操带兵行军,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父亲是1950年焦作中学三年制师范班的毕业生,当年就算高学历了,他和同为师范毕业的母亲,尽管当年不能把儿女全带在身边,但一直很重视我们的学习。

  现在,我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想想自己当初从山里开蒙识字,后来上过大学到郑州工作,因为父亲走得早,竟然没有回报和孝敬父亲的机会。过去,老家老辈人男子起名,两个字的小名,常用自家和母亲家的姓组成,爷爷奶奶和乡亲们叫父亲的名字,总是亲切地叫“李赵”,本家的叔叔则名“杨赵”。父亲随着爷爷奶奶,翻山越岭地去山西逃荒,在长治和高平两地,相继被迫卖掉了我的二叔与姑姑。新中国成立后,是父亲手持公家的介绍信,凭着自己的记忆,几次去山西,先把给人家当童养媳的姑姑要了回来,二叔迟一些也回来认亲了。父亲对自己的父母,孝敬是出名的。我在武汉读书时,父亲已经有病了,但念我身体不好,还千里迢迢去看我。

  父亲节来临的时候,又是椿谷谷新红满树,遥望高大的椿树,我无比思念自己的父亲。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