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叫卖方式
时间:2016-07-19 08:20:11 | 来源:开封日报 | 作者:刘新福

  离开生我养我的乡村已有46年了,无论生活奔走在哪座城市,我都忘不了童年在乡村时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情景、乡村的趣事,时常像泉水般汩汩涌出,越发清澈。

  过去的乡村,物质十分匮乏,即便做点小买卖也是农民汗珠子摔八瓣儿从土里刨出来的农产品,经简单加工后拿出来换个油盐钱。也有在农闲时从事某项生意的买卖人,这些人都是些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在某个方面有特长的“职业经理人”。如果说,在我幼小心灵里隐隐萌发着一种对这些人敬佩的话,那么,我对他们传承下来的独特的经营方式,更多充满着羡慕与好奇。

  如今城乡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伴生而来的商品广告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经营者煞费苦心,尽管如此,被人记住的却寥寥无几。倒是儿时那些游走于乡间充满着泥土味儿的叫卖声既新鲜又吸引人。他们的叫卖声,语言朴实、简单,但却能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间,让你终身难忘。

  比如卖豆腐的跟现在的经营方式就截然不同。那时,豆腐是扛在肩膀上卖的。一个一米多高、半米多宽四四方方的木架子,上面是平板,四周有二指高的槽,刚好一板儿豆腐平铺上卡住,不会前后左右滑动。卖豆腐的进村后也只喊“换豆腐”三个字。明明卖豆腐为何喊“换豆腐”?那时,农民手里基本没什么零花钱,卖豆腐的很会做生意,没钱你可以拿黄豆或其他东西换,绝对让你吃上豆腐。每当卖豆腐的进村,总会招来一群小孩子,那香喷喷的老豆腐,即使闻上一阵也能解馋。

  有一年农历祭灶节的下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我跟着卖豆腐的跑了大半条街,他看我冻得“红富士”一样的小脸,动了怜悯之心,便切了一小块儿豆腐给我。我双手捧着豆腐边跑边吃,一溜烟儿消失在茫茫雪雾中。那是我吃过的最有滋有味的原生态豆腐。

  在乡里若请谁帮忙办个啥事,要是推辞或请不动,人们就会说你“卖豆腐的扛戏台——你架子不小!”

  卖醋的一般是将醋装在一只带盖的木桶里,或者装在一个陶制坛子里,用一根扁担或木棍挑着卖。有趣的是,卖醋的从不发出叫卖声,而是手提一只用牛皮绳穿着的铁犁铧,一条街老远就能听到清脆的响声。人们听到这声音便知是卖醋的来了。因为醋是盛在坛子里的,人们形容男女任何一方在与其他男女交往心生嫉妒时,就会说“某某把醋坛子打翻了”。

  卖油的也是挑着担子卖,他们亦不用语言叫卖,而是手里拿着个过去打更时用的梆子,人们听到这由远而近的梆子声马上会提着玻璃瓶子出来买油。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卖油的是靠敲梆子来推销产品的。农民对那些光耍嘴皮子不干实事的人,总讽刺为“只敲梆子,不卖油”。

  剃头的更有特色。他们挑着一头生着火的炉子,一头是剃头人坐的上窄下宽三层抽屉的凳子,抽屉里放满剃头用的工具,因两头皆有一定的重量,剃头匠挑着担子总是像扭秧歌一样,动作优美且有节奏感。由于剃头的挑子一头是烧着火的炉子,坊间也就有了这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往往比喻女方不同意,而男方穷追不放,此谓“一头热”。而从剃头挑子的炉子里冒出的缕缕白烟儿,正是剃头匠的广告语。

  过去农民穿的衣服,无论冬夏都是自家纺织的棉粗布,因为都是白布,做衣服前总要根据需要先染成红、黄、蓝、绿、黑颜色。这样,染布的生意就相当红火。来我们村接布的来自高阳镇的一家染坊,他们拉着架子车,一边看一边走反复喊着“高阳染布的来了,管接管送,保证不掉色”。原来,那时就已实行“三包”经营模式了。

  至于锔锅、锔盆、锔缸、锔碗儿、杀猪、骟羊、打马掌的,都有自己的“行头”和叫卖方式。干这行人的手艺好像更高些,一般骑着自行车下乡,车把上插着小三角旗帜或一撮毛鬃,自行车后支架两边吊挂着各种做“手术”用的刀具。这些人干起活来特别干净利索,他们操作过程中,往往吸引众多围观者。围观者无非图的是看看稀罕,有的小朋友看到骟猪时的情景,两手会不自觉地捂住自己的裤裆,生怕把自己拖过去给骟了。此时,偏偏有恶作剧者,把胆小的孩子往前推,吓得孩子哇哇大叫。

  卖针头线脑、纳鞋顶针、糖豆、花鸡蛋(大米花粘糖稀滚成的小圆球)的,都是挑着两只大木箱卖。木箱内有隔断,里面装着人们日用的百货,箱子上面摆一只木质挂架,上边挂满了女孩子用的卡子、别针、红头绳和皮箱。卖小百货的人常被称为货郎,挑的担子叫货郎担。货郎很少叫卖,他们手里拿着个拨浪鼓,一只手举得高高的,左右不停地摇摆着。妇女和儿童听到这声音,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把货郎担围个里三层外三层……

  当然,乡村里卖的东西还有很多,叫卖的方式也是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变迁,那种经营模式已一去不复返。举目四望,如今城乡间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反倒让我们的视觉、听觉都麻木了,多年前乡村既接地气又颇有情趣的经营方式和土腥味十足的叫卖声,让人回味无穷,历久弥新。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