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执着
时间:2016-08-09 07:22:07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张亚玲

  豫网前些日子,我们到宜阳县甘棠村参观,在“召伯听政处”碑亭前,见到该村村民张长升,他是讲解员。

  石碑高2.2米,宽0.72米,1724年由时任宜阳知县郭朝鼎立、河南府尹张汉书“召伯听政处”,表达了后世官员对召公在甘棠树下断案决狱、亲民爱民的美德的敬仰,甘棠村也由此得名。这是一件重要的文物,张长升的故事与保护石碑有关。

  提起护碑经历,他如数家珍。1990年发现遮掩于枯枝杂草之中的石碑后,他自发看护,并开始研究召伯文化。1996年郑卢公路拓宽改建,欲清掉石碑,他躺在碑前,说:“推土机车推碑,先从我身上碾过去。”不惜舍身护碑。当看到一半碑身埋进了土里,而且紧贴路边,隐患巨大,他开始上下奔走呼吁,又联络一批人加入护碑队伍,终于在2006年1月,将石碑迁移到甘棠村委会院内。后村委会筹措资金8万多元,于2011年6月,建成召伯听政碑亭。2011年1月,洛阳市廉政教育基地在甘棠村揭牌。2012年7月,这里又被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召伯听政处”石碑重新焕发了生机,再现它的尊严与风采。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在一个时间点上,但翻开张长升的大事记,近3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没有停止过护碑、研究的脚步。他近乎痴迷,逢人说召伯。当选县政协委员后,他更是逢会就交保护石碑提案,以致有人说他发“神经”了。他说召伯文化就像碑亭周围的棠梨树一样,在他心里扎了根,护碑是义务,弘扬召伯文化是责任。召伯文化已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一天不看召伯碑,不提召伯文化,就食不甘味,夜难入眠。

  生活虽清贫,精神却富有。他今年60 岁,还是农民,仍荷锄下地,但他的思想已经在召伯文化的天空里自由驰骋。宜阳县成立了召伯文化研究会,他被推举为会长。他收集了古今歌咏召伯及甘棠的诗文,在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主编出版了《召伯甘棠》第一、二集。研究会举办了宜阳县廉政文化书画展,启动“甘棠论坛”……

  对任何人来说,这条道路都布满荆棘,何况他是一个农民。但张长升凭着执着的精神,靠着对信仰的坚守,把自发的护碑行动发展成了一生的事业,在前行的道路上,坚持前进一步可能柳暗花明,后退一步也许前功尽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终有今天的成就。

  张长升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