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红薯那些年
时间:2016-10-08 16:32:38 | 来源:豫网 | 作者:谢明理

   20世纪70年代,生产队大面积种植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可以保证社员吃饱肚子。

  那时我10几岁。记得每年深秋或初冬,到了红薯成熟季节,社员由生产队长统一组织,三五成群来到地里收红薯。红薯从地里刨出来,再用秤按100斤或200斤一份称好后,一堆一堆成行成列地堆在地里,然后抓阄,按照排序和家庭人口分给社员。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红薯窖,他们会把红薯保存到红薯窖里过冬,有些贮藏红薯量大的农户窖藏的红薯可以吃到第二年麦罢。

  红薯弥补了小麦、玉米、小米、高粱、豆类这些口粮的不足,成了当时人们的主食之一。红薯可以生吃,可以熟吃。至于熟吃,吃法可是太多了。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熬着吃,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可以做成拔丝红薯,端上餐桌,当时农村办婚宴,办满月,总少不了这道菜;可以把红薯切成颗粒,跟玉米面和在一起做成窝头吃,或者把红薯剁成碎末揉成丸子吃,或者把红薯切成碎块放在玉米糁、小米里煮成玉米粥和小米粥吃;可以把红薯做成馅儿蒸成红薯包蒸馍吃;可以把红薯刨成片,晒成干,磨成面,做成红薯面条,或者红薯面馍。吃不完的红薯还可以通过深加工做成红薯凉粉、红薯粉条。

  做红薯凉粉或红薯粉条是一项技术活儿,需要一道很复杂的工序,既费时,又费力。通常,要把红薯洗净,然后经过红薯粉碎机加工成红薯泥,再把红薯泥经过吊单过滤、沉淀、生成粉芡,最后把粉芡晒干。粉芡晒干后,就成了加工凉粉或者粉条的原材料了。做红薯凉粉很简单,做红薯粉条就比较麻烦了。

  做粉条要在每年的冬季,交九天最好,通常在生产队的豆腐作坊里加工,因为这里有加工粉条所具备的设施设备,如灶台、铁锅等。做粉条是体力活儿,只有男劳力才做的。常常先把豆腐坊里的大铁锅里盛上水,然后把灶台点上火,再把粉芡揉碎,加入适量的水在大瓷盆里和成半流体状的面团。等铁锅里的水烧开了,找来一只漏瓢,把半流体面团舀在漏瓢里,然后一只手使力握着漏瓢的把儿,另一只手握成拳头,不停地用力锤击漏瓢的另一端的边缘,使漏瓢里的半流体面团顺着漏瓢的窟窿眼儿成流线一样落到烧开的大铁锅里。这时,旁边有人手持特制的长筷子将落到锅里的粉条顺势打捞出锅,并把捞出来的粉条搭在预先找好的一尺多长的木棍上挂在院子里晾晒。此时,灶台、火光、炊烟,和芡的、加水的、添火的、掌瓢的、出锅的、撑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催料的吆喝声、咚咚的击瓢声、噼啪的烧柴声……构成了当时农村独有的一道天然、质朴、最原始、纯绿色、原生态的食品加工场景。

  等到五更时分,气温到了最低点,人们要不停地往晾在院子里的粉条上泼水,使其结冰,这样不使粉条粘连。第二天,经太阳晾晒后,将冰块溶化后的粉条搓开,让其继续在阳光下晾晒直至晒干就可以食用了。

  过去欠吃,每当生产队里下粉条,豆腐作坊里总围着一些人,他们会把热捞出锅的粉条捞到碗里,泼上蒜汁儿,吃上一碗两碗,那才叫一个舒服、过瘾、解馋。小孩子会弄来一根晒干的粉条在火上烤,待粉条突然受热膨胀后将蓬松的粉条吃下。记得那时,每到我家下粉条,母亲总要给全家人做一锅大白菜炖粉条,那滋味、那感觉就像过年。

  粉条可以做成卷煎、焖子、粉蒸、油炸粉条、肉末粉条、包菜粉条、腊肠烩粉条、猪肉炖粉条、粉条饺子馅、粉条酱疙瘩、红豆腐烧粉条、黄豆芽炒粉条、酸辣粉条三丝、肉末酸豆角粉条、干豆角烧粉条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已经端上了吃货们的餐桌。到现在,家里逢年过节、招待客人还离不了粉条这一食材。

  现在,随着食品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薯制品也纷纷亮相市场,像薯条、薯片、红薯沙拉、薯味锅巴等。红薯全身都是宝。除了以上,红薯叶、红薯梗都可以做菜吃,就连红薯秧也是上乘的猪饲料。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10余种微量元素,有“长寿食品”之誉。据研究,红薯所含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于排便,清理消化道,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降低肠道致癌物质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同时纤维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于预防糖尿病。除此,红薯还具有减肥、美容、抗衰老、预防高血压、防止钙流失等功能。近年来,红薯已被国际营养界推崇为太空保健食物,食疗专家们还将红薯列为最佳的抗癌防癌食品、“冠军蔬菜”和“营养最均衡食品”。

  红薯曾经养活了一代人,很多人对红薯都有一段难以磨灭的感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农户都不种红薯了,有些人就一年四季到超市里买着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