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茬的民间谚语
时间:2016-11-29 08:20:42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王九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记得小时候在故乡,人们闲聊时,不经意间一串民谚就随口而出,似乎不需要任何加工和思忖就水到渠成,与即时即景所要表达的意思,黏合得天衣无缝。

  村里有个不孝儿子不赡养他父亲,他的儿子结婚后也不孝顺他,有人说“房檐滴水照眼夯”;也有人说:“啥爹养的啥孩子,啥蒜抽的啥薹子”。这些民谚,寥寥几字就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明了透彻,犹如“竹竿插淤泥,一竿子到了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些人一根筋,任凭你把舌头磨破,把牙齿再磨上半截,他还是认死理,像一盆糊涂糨子。“有饭端给饥人,有话说给知人”,说的是对这样的糊涂人,就别白费口舌。“都是一块地的虫儿,别乱咬”“送人送到家,帮人帮到底”“露头的椽子先烂”等,这些民谚感觉像蒸熟的薄皮红薯,笼盖一揭,味儿喷哆哆的,手一捏,软乎乎的,吃一块,舒舒服服。若要用一个词儿形容,却又很难表达,感觉就是既有品位,又很受用。

  “小煤火,炖上锅,皮渣肉菜枣花馍”“腊月集了,新年来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婆要的是花生核桃”“滴滴金儿,小炮儿,蝎子光蛰小闺女儿”这些民谚几个短语就是一幅瑰丽的画图。忽闪闪的大碗皮渣肉菜,白面的枣花馍馍,在过去的饥馑年代,一想哈喇子就流出来了。过年的花呀炮呀,花生核桃,再配上滴着小火花的滴滴金儿,想一想就醉三分。可为啥“蝎子光蛰小闺女儿”?在故乡,大人逗小孩子玩,不把孩子逗哭不罢休。小女孩听了“蝎子光蛰小闺女儿”后,很害怕,于是颦眉,撇唇,那欲哭非哭的样子是否很逗趣?

  故乡的气象谚语最多。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下了几滴雨,转眼天晴了,人们纷纷从避雨处走出来:“忽雷大雨点稀”。还有“饭食(吃早饭时)雨儿,下到底儿(下一整天)”;“南风倒北风,不下也可星(零星小雨)”这都是劳动人民上千年生活经验的积累,虽然和如今的气象预报一样,不是十分精确,但对农耕时代人们的耕作与生活,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春捂秋冻,到老没病”,好多民谚似乎就压在老农舌根,一旦派上了用场,张嘴就蹦出来。但是,在社会的进程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气象信息的畅通,如今除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还能说上几段,80后就基本上断茬儿了。“老人不讲古,后人会失谱”,这茬儿断的不仅仅是几句口口相传的民谚,而是千百年来的民风、家风的传承。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