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读书
时间:2017-03-03 07:36:04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陈炜

  

  路灯下读书的少年陈更生摄于郑州

  写下这题目,想起了高玉宝。

  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应该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遇见”了高玉宝。那时候我还小,刚读小学,字也认不得几个,有一天老师给我们读一本叫《高玉宝》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高玉宝,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自传体小说,反正听起来很有意思。书里写的尽是他小时候的事,写一个吝啬的老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早下地多干活如何半夜钻到鸡窝里捏着鼻子学公鸡叫,写长工们如何与周扒皮斗智斗勇捉弄老地主打烂了他的屁股,写童年时的高玉宝贫穷却渴望读书终于上学又黯然退学的坎坷经历……反正那本说大白话的书很适宜小学生阅读。当时还以为高玉宝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呢,其实他那时已经有50岁了。好像我们的小学课本里也选了高玉宝的故事,但记忆如老屋,年久失修就会坍塌漏雨,好多事随着时光老去慢慢也都忘了,可我记住了课文的题目,就叫《我要读书》。

  当年,导演李安拍摄电影《断背山》时,他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套用,所以我再套用一次也无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读书的故事。

  其实,读书的故事何止一个!

  这个故事也发生在40多年前,是一个冬天,应该还是个星期天。那天早上我起床走出门外时,正是日上三竿阳光灿烂的时刻,这个点儿,大人们都去学习班开会了,整个大院寂静无人。我无所事事地在房前屋后瞎转悠,来到了我们家邻居老刘家的东窗屋檐下,那里总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堆放着不同的杂物,现在正是蜂窝煤和大白菜的据点。就在我漫不经心一回头的瞬间,我看到,在那堆金字塔般垒起的煤球和一大堆毫无规矩地拢在一起的大白菜的“城郊接合部”,隐约有一本书的书角露了出来。

  此时此境,用“好奇害死猫”这句西方谚语来表达真的很合适。我将一只脚挤进大白菜们,又将一只手搭盖在煤球的几个窟窿上,终于把那本书给抽了出来。是一本少皮没毛的大书,书脊凹陷,书腹外腆,最上面的书页染着煤球的黑黏着白菜的烂叶片,抖搂拍打的瞬间还有一些生硬冰凉的雪粒漏进了袄袖,让我马上产生了几分厌恶。我想,它肯定是躲过了刘家小子的魔爪,从茅厕里流落出来的,因而我又对它增添了几分的怜惜。

  我就这样拥有了它,并很快被它降服并归顺了它。

  最上面的那一页描写的是一个叫蝴蝶迷的“女妖精”扭着屁股从一个叫许大马棒的家伙身后钻出来的场景。那蝴蝶迷绝对骚丑得可以,脸像一穗带毛的干苞米,又长又瘦又黄,还镶了满口大金牙。人长这模样,可她那名字却又那么富有诱惑力!那个阳光也迷人的上午,我就靠在我家门前的那棵光秃秃的枣树上,遁入了曲波笔下的林海雪原。当然,我那时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也根本不想知道谁写的这本书,直到我读“完”了它也不知道。事实上我读完的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故事的来龙去脉似乎也不甚清晰,但我记住了杨子荣、座山雕、小白鸽、蝴蝶迷、小炉匠们,记住了威虎山、奶头山、夹皮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顾曲波先生的安排,一直在心里为杨子荣和白茹撮合着媒茬,那本书也恰到好处地在关键地方缺失了下面的文字,并为我的撮合提供了佐证。书的“最后一页”,蝴蝶迷与小白鸽狭路相逢,白茹手枪卡壳身陷险境,蝴蝶迷举起匕首要下毒手,千钧一发之时杨子荣赶到,一刀将蝴蝶迷劈了个两半!这时候,只听白茹喊了一声“子荣”,便一下子扑到杨子荣怀里……看看,这是什么情分!

  在我的小学时代,那本后来被人叫做《林海雪原》的书一直陪伴着我,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让我“认识”了那么多人,“去”了那么多地方,增长了那么多见识。同时,我也觉得十分对不起曲波先生,就像乡间百姓为新生儿取名,往往将开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当作儿孙的名字,所以我曾一度把《林海雪原》叫做《蝴蝶迷》。糟践经典,这太不应该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我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回,小时候也不知道被我们当作封建观念和资产阶级思想批判了多少次!奇怪的是从来没有谁给我们小学生认真且深刻地解释过这句话的意思,搞得我很多年都是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这“俗话”是宋朝真宗皇帝赵恒说的,他说得多么含蓄,其字里行间蕴含着多少的换算关系啊!想起大人们面对小孩的提问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终于理解,真是不好解释。“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不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这个肯定的判断句子必定是一个腹有诗书的人在阅尽人间沧桑之后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明代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晒自己年轻时读书求学,称自己“缊袍敝衣”处在一群“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仍“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正是“(书)中有足乐者”!读书,让宋濂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大学问家。但我在佩服他的同时似乎也不太认同他对“当世”后生读书不用功的批评态度。其实,从古至今,上一代人总是看不惯下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总是担心他们捅娄子出岔子生出幺蛾子,但不管你看惯或看不惯,还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时代不同了,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读书方式和学习态度。我想,不管他们用什么媒介读什么样的书,开卷有益,读了就好。最重要的是,我要读书。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