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血战敖木台
时间:2017-09-21 16:37:20 | 来源:华夏文化传媒网 | 作者:刘希文

  

  资料图

  

  资料图

  敖木台,一个很小的村庄,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县松花江北岸,是一个明不见经传的地方,就因为上个世纪的1940年秋天,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鬼子发生了一场大血战而闻名中外,这场战役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争史上是一场著名的悲壮之战。

  敖木台,离我小时候住的村子仅有二里地,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说敖木台有一座红军坟,老大老大了,坟里埋葬几十个战死的红军。我曾和小伙伴们还去过那里,圆圆的一座坟墓矗立在村边,坟上长满了蒿草,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曾经发生的一个惨烈的故事。由于当年年龄小,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坟里的红军究竟是怎样牺牲的。后来,我去县城读初中时,才从老师的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知道了牺牲的全都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的战士们。再后来,坟墓里的战士尸骨被迁到肇源县东山烈士陵园,让他们在那里得到了永久的安息。

  敖木台,上世纪四十年代时还是个小小的村落,几十户人家,分东、西两个屯,两屯中间相距一里地左右,村的南面有一处江堤,江堤下面就是滔滔的松花江。村子的北面离村不到一里地是一条公路,直通肇源、肇州、肇东和哈尔滨。这个小村子地势十分低洼,处在一个洼兜里。站在村里往外看,瞭望起来特困难,而站在村南的江堤上往下看,小村里的房屋和布局一览无余。

  1940年秋天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所属的十二支队,在支队政委、党委书记兼三十六大队教导员韩玉书的带领下,率三十四大队和三十六大队的战士们去攻打肇源县城。

  当部队走到肇源县三站镇北的色望窝棚时遭遇了日军,好在部队战前有准备,几个小时就将日军这股部队彻底消灭掉了。打扫完战场后,十二支队的战士们晚上急行军又于第二天凌晨赶到了二站镇的莲花泡村。支队领导韩玉书组织人员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再次研究战斗作战方案,要求参战人员必须于明日凌晨赶到肇源县城外围,然后夜袭肇源城。

  晚上部队从莲花泡村出发,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路非常泥泞,行走特别困难。当行进到离肇源县城近二十里地的敖木台时,天已快亮了。此时,如果继续往肇源县城行军,那么拂晓前是赶不到县城了,这样就无法夜袭肇源城,而白天攻打县城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都是处于劣势状态,怎么办?

  支队政委、党委书记韩玉书和两个大队的领导商议后,决定部队暂缓行动,先在敖木台待命,待晚上再去肇源城。就这样,十二支队的三十四大队住进了敖木台的东屯,三十六大队住进了西屯。住进敖木台村之后,支队、两个大队的领导在村中转了一圈,勘查地形后,觉得这里很危险。村南是松花江,村北是一条通往肇源城的公路,地势洼,瞭望不出去。如果日军占领南江沿,居高临下,再加之从肇源城十几分钟的时间援兵就会到,抗联的队伍就会腹背受敌,吃亏不说,恐怕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支队领导命令东、西两屯的大队要加强警戒,多派流动岗哨,尤其是南江沿和村北的公路更应加强防范,马虎不得。早饭刚过,就发生了情况,一列日军大摇大摆的走在东屯南江沿的江坝上,看来日军还不知道村里有抗联的队伍。支队领导下令,先消灭他们。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骑在马上的日军小头目从马上摔了下来,紧接着,抗联队伍一齐向日军开火。日军马上惊醒了,知道了这里有令他们闻风丧胆的东北抗日联军,立即撤出村子,占领了南江沿,拼命抵抗。

  战斗已持续了一上午,十二支队的勇士们靠着村中的建筑物和工事的有利地形向日军还击,伤亡很大。而日军依据南江沿居高的地势抵抗着,他们也是在等肇源城的援兵。下午,日军从敖木台村后的公路从肇源城调来了大批的援兵,汽车、摩托车上都是日本兵,而且还带来了重机枪、小钢炮等重武器,这对抗联队伍是一大威胁。

  由于抗联的枪支弹药基本上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武器装备不足,此时十二支队的弹药已快打完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日军在村后架起了小钢炮,向村中的抗联队伍轰击。随着炮弹的爆炸声,三十四大队的关大队长被弹片击中,倒地壮烈牺牲,教导员吴世英的腹部受了重伤。三十四大队张瑞麟同志和吴世英同志一起带领三十四大队战士从东屯向西屯的三十六大队靠拢,想合起手来奋勇还击敌人。在一里地的转移过程中,吴世英又被炮弹击中,永远的离开了他的战友们。两个大队在西屯合围后,张瑞麟向十二支队政委、党委书记韩玉书汇报了目前的状况,韩玉书下令所有十二支队的勇士们进行突围,向日军的薄弱地带、西屯村南江坝的西南方向突围。突围也是十分困难的,抗联队伍面临着前后夹击,伤员又多,弹药不足,而日军的轻、重机枪火力十分猛烈,江坝外东、西两面都有日军,十二支队的后面还有日军的炮火追击,三面受敌,一面临水,战斗是十分惨烈的。在江坝和松花江之间有一个近一千米宽的江叉子,水很深。此时,韩玉书命令张瑞麟带领重伤员先撤,他带领未负伤和负轻伤的战士进行阻击,掩护队伍过江。韩玉书带领的小股部队和日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日军人多、火力强大,抗联勇士寡不敌众,在这场阻击战中,韩玉书和他的战友们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张瑞麟带着伤员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此时已是东北的深秋,江水刺激着伤员的伤口,疼痛难忍,江水深的地方到人的脖颈,浅的地方也是到胸口处,撤离的伤员行动迟缓,伤员穿着棉衣,浸水后特别沉重,加之水中的蒿草、淤泥影响了撤退的进度,二里地的江汊子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江叉子对岸。在过江汊子的过程中,日军的机枪、火炮又是一阵狂轰乱炸,所有的日军全部都上了江坝,向江水中的十二支队伤员们猛烈的射击,又有几位抗联的好汉牺牲在江水中,鲜血染红了冰冷的江水。

  天快黑了,部队终于撤到江叉子南沿,此时日军的炮火也停止了。张瑞麟在水中时他的右膝盖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受伤,这场战斗他总共负伤三次。他清点一下剩余的人数,仅幸存有十八名抗联勇士。饥饿、寒冷、伤痛在考验着这十八勇士,虽说日军不追击了,但他们还没有彻底脱离险境。不幸的是一袋烟的功夫又有三名抗联好汉由于伤势过重,永远的离开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们。掩埋了战友的遗体,剩余的十五名十二支队的勇士们,其中有十四人负了伤,只有钼景芳同志未负伤。十五名勇士中有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的张瑞麟同志、中队指导员钼景芳同志、李兆麟将军后来的警卫员李桂林同志等。这十五名勇士忍着巨大的悲痛,怀着对日军的仇恨,带着对革命胜利的向往,记着战友们的嘱托,相互搀扶着,向波涛汹涌的松花江边的一个小鱼亮子慢慢的走去。

  到了鱼亮子,打鱼的老乡听说是抗联的队伍,立即烧火做饭。暖暖的屋子,热热的饭菜,让突围出来的十五名抗联好汉心存感激,关键时还是咱老百姓好啊,军民鱼水情深啊。

  后来,渔民们找了三只小船,在松花江上躲过了日军的炮艇的搜寻,将十五勇士护送到了松花江北岸的肇源县三站镇南二十里的官泡子,继续找部队。经钼景芳和李桂林二位同志的反复寻找,并通过当地的反日群众组织,终于在三站镇的石家粉坊找到了东北抗联十二支队。代理支队长徐泽民同志,找到了日思夜想的部队,找到了党组织。从此,这十五名抗联勇士又融入了抗联大军的大家庭里,在白山黑水中英勇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敖木台大血战之后,驻扎在肇源城的小日本高兴至极,以为彻底消灭了抗联十二支队,在县城大肆庆祝。没想到,就在1940年11月8日的凌晨,新组建的抗联十二支队在支队长徐泽民、政委许亨植的带领下一举攻克了肇源城,击毙了日军副参事官东荣作、日军大夫前原一勇和许多的日本兵。过了十多天,伪滨江省又派来了伪警务厅理事官渡边政雄到肇源,继续屠杀中国的老百姓。1940年12月26日,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在肇源县的大门赫家屯被抗联的一对父子用枪击毙,至今渡边政雄的残破墓碑仍保留在肇源东山烈士陵园里。

  我于上个世纪的1999年的一个夏天曾重返敖木台,在村里找到了一位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敖木台村的那场大血战。

  “死的都是小孩子啊,那么小的年纪就参加了抗联,为咱老百姓打小鬼子,抗联的英雄们牺牲了那么多,真让我们敖木台人痛心啊”。

  “日军撤走以后,当地的抗日组织和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抗联勇士的遗体,用黑嘿的土筑起了一座圆圆的抗联坟”。

  听了这位老人发自内心的话语,我默默的沉思着。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好汉们,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在东北的崇山峻岭和林海雪原里与小日本拼战了十四年,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赶走侵略者,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为的是国家的强盛,为的是中国人民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附记:参考文献:

  1.《肇源文史资料汇编》2005,2 内部出版物;

  2.张瑞麟回忆录《在漫漫长夜中》,1985、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肇源县志》1990.8.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