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厕所
时间:2017-12-12 08:02:56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王太广

  过去,农村厕所大多是“三面墙,两块砖,一个坑,蚊蝇滋生臭烘烘”。有的旁边放一堆黄土,大便多了就铲出来,垫上一层黄土后堆放厕所外的粪堆上。如果铲得不及时,就会形成屎尿遍地、污水横流,无法下脚。即使有大便池的厕所,如果打扫得不勤,粪便会溢出来。到了夏天,蚊蝇乱飞、臭气冲天,直冲鼻眼。

  后来,乡直机关、学校、街头、道路边建起了一些公共厕所。内侧的墙体大都用水泥或白石灰粉刷一遍,平滑的墙壁却成了好事者大显身手的地方,上面遍及了不少的涂鸦之作。有的用粉笔、坷垃或毛笔画一个大王八,中间写上某人的姓名;有的写“×××是大坏蛋”、“×××是个大花狗”;有的还在旁边配上张牙舞爪的简笔画佐证;有的写着写着,字像大雁一样斜飞了上去;有的写着写着,如飞机被高炮击中,迅速耷拉下来;有的发现墙面上写有自己或家长的名字,就会恼羞成怒地上前抹掉,然后再狠狠地写上对方(嫌疑人)或家长的名字进行反击。

  那时厕所内的墙上还写有这样的歇后语:“厕所里打手电筒——找死(照屎)呀”、“厕所里打架——往死(屎)里整”、“厕所里跌跤——离死(屎)不远”、“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记得一首打油诗是:“手拿文章,脚踏两方,眼睛一鼓,咣当咣当。”一些对联也很有趣,如:“来前百步紧,走后一身松”;“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股’之忧”;“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头炮火连天”;“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小,烈妇淑女来即宽衣解裙”……这些内容虽不雅观,但并非俗流,充满着特有的厕所文化气息,也是人与拉撒相依共存关系的生动写照。

  我参加工作后,也许是少年时代在农村养成的习惯使然,在我看来,厕所的最高标准不是豪华,而是空旷和通风。所以,我始终对狭小而又密封性强的厕所不适应,感到很压抑。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汝南县韩庄乡聂庄村驻村时,到一户农民家的厕所去,便池上面棚一木板,蹲在上面,如临深渊,两腿发抖。俯视缸中的粪水,众蛆蠕动于人粪尿里,臭气弥漫于空气中,令人作呕,闭目翘鼻。在解手过程中,一阵“叮咚”作响,立即觉出有凉凉的污水溅在屁股上,让我暗中叫苦。那时的心里感受,才是真正的难言之隐啊!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面对厕所的窘境已习以为常,而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就难以承受了。有一年,一位在部队当军官的大哥领着在大医院工作的嫂子回到家乡。她虽然知道农村的厕所脏、乱、差、臭,自己尽量少喝水。到了午饭后,她实在忍不住了,终于鼓起勇气踏进了厕所。扑鼻的臭气立刻把她熏晕了,顿时满脸涨红,“嗷”的一声把吃的食物全部吐了出来,气得她当即走人,发誓不再回来。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厕所虽小,反映的是大民生,折射的是乡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厕所革命”,正在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必将使农民告别长期使用的藏污纳垢、有碍观瞻的农村厕所,必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