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打磨成岁月的诗行 ——吴相渝诗歌印象
时间:2018-03-20 08:07:12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陶秉礼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南县青年诗人吴相渝,一边打工生活,一边坚持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有作品入选《中国网络诗歌2013年鉴》,有诗歌获奖,并有诗集出版。他近期创作的诗歌,以自己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切身体验为基本素材,以对故乡的深切情怀和饱满的个人真情实感,用心灵的勤奋和对诗歌的执着热爱与不懈追求,创作出了生活浓、诗意美、耐品味的作品。这是他人生旅途心灵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真诚流露,艺术地反映了新一代农民工生活与精神的疼痛,值得青年人尤其是奋斗拼搏中的有志青年一读。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生活是诗的土壤。”相渝把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当成诗歌创作的摇篮,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一枚枚晶亮耀眼的诗歌瑰宝。他的很多首诗,可以看作是打工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失业记》一诗中,打工者找工作的艰难,失业后的绝望,甚至喝得“烂醉如泥”,只能买一份晚报的尊严,还是装不下新一代农民工的梦想。这说明每一个打工者的生存史实际上都暗藏着一个苦难与救赎的主题变奏。在《我可以一个人生活了》的诗中告诉读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诗人已经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明天带有翅膀的窗户已经打开。对城市社会生活中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作者以深刻犀利独特的诗句记录下来。如“时辰已到,在这座所有人都已走空的城市,只有我,只有这些年跟随自己的影子,在孤寂中拥抱。我可以是自己的国王,遥望未来的江山。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寺院,打扫白茫茫的新年。”“被火灼痛的喜悦与幸福在刀尖舞蹈”“丰富的生命只有交给夜晚发酵”“公交车上摇曳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只是我抓不住这些虚幻的花朵”,品着这些触及灵魂的灼人诗句,会使我们感到打工者心灵的痛苦与创伤,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写得出来。

  故乡的独特眷恋与情怀,是其诗歌的显著特点。故乡是一枚乡愁,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同时也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相渝的故乡与乡愁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滋味。他热爱眷恋自己的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痕,但与众多农村青年一样,他又企图逃离自己的故乡,到外面闯世界。于是,他把故乡当作一种诗歌的心理,创作了大量的与故乡有关的诗作。在《从明天起》的诗中:“接下来请求宽恕,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作者把自己还原成那个无法回归故乡的浪子;在《每次我都是沉默的返乡》的诗中:“对于依旧挣扎依旧贫穷的人来说,思念是可耻的,欲望是可耻的,我仍在城市里暗恋故乡。”故乡永远是作者在城市里的暗恋,想念和信念的最后支撑;在《故乡有明月》的诗中:“母亲始终在故乡,手持灯盏,她的身影背负一轮明月,待我入眠。”抒发了对故乡对母亲的真挚思念的情怀。但《我是农民的儿子》这首诗,却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本质眷恋,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既然抖落骨子里的泥土,都不能洗刷身上的印记,因为“一切尘埃落定”,诗人只有用心声“喊故乡”:——“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诗人的声音,也是无数打工者的声音。这首诗虽短,却包含着乡土中国裂变的激情与破损。既有思想性又充满艺术性,既来源于生活又充满浓郁情感,既富有哲理性又令人良久回味思考。愿青年诗人吴相渝,在故乡肥沃的生活息壤上,不断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诗篇。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