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三代兵
时间:2019-09-26 07:49:51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贾丽萍

  父亲17岁那年参军了,那时候家里穷没有吃的,出去讨饭遇到了解放军就和部队一起走了。后来新中国成立了,父亲穿着军装回到了老家。

  父亲回到老家,参加了信用社的组建,一工作就是几十年。早出晚归的他从来没有提起过在部队的事情,只是那身发白又破旧的军装从不离身,成了他的“代言”。耿直的父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却因为胃病严重不得不退休。后来父亲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不便,给他擦洗身体的时候,发现他腿上有个伤疤,我再三追问,他才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打仗时一颗子弹穿过了大腿,就留下了这个伤痕。

  父亲一生最宝贝的就是他那两枚军功章,经常放在床头的盒子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有次单位让统计伤残军人可以多发一份补贴,我回去问他在部队时的资料,他说单位发的有工资还要啥补贴,有多少战友都牺牲了,能活着还有份工资就知足了。最终他没有让我上报。

  可能父亲的心里始终有着军人情结,那年二哥还不满18岁,父亲就响应国家号召,送二哥参军了。几年后的一天,乡干部敲锣打鼓地来到我们家,母亲才知道,二哥在部队立功了,母亲手捧着喜报,哭得说不出话来。

  二哥终于回来探亲了,还给我捎了一条粉紫色的连衣裙,虽然穿着有点紧,但却是我的第一条裙子,我成了全村第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二哥是侦察兵,究竟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我们都无从知道,二哥怕母亲担心,只字不提。

  上次回老家,堂屋的墙上还挂着二哥立功的喜报,虽然斑驳,却依然醒目。今年已经60岁的二哥亲手摘下了那张喜报,精心地放进行李箱,我知道他带走的不单单是一张喜报,而是他军人的情结。

  外甥上学的时候和父亲在一起住,可能受了父亲的熏陶,18岁那年外甥参军去了部队。

  80后的外甥,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没有吃过苦,到部队后感到一切都很新奇。他经常给我写信,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他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只能靠写信让我们知道。部队生活很丰富,待遇也非常好,只是训练有点苦。和平年代,我们再不会担心有战争了。我们只是希望他在部队好好锻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来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冲上去,为国家作点贡献。

  那年的汶川大地震,惊动了国家领导人,也惊动了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险救灾是军人的职责。部队一拨一拨地向汶川进发,电视上那些抢险的画面,那些死伤的灾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外甥只写来一封信说要随部队去往汶川,他说他们军区没有接到去汶川的任务,但是大家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开往汶川。看到那么惨烈的画面,他和战友们都申请了去汶川支援,军区也在等待上面的命令。虽然外甥没有去汶川,但是军人的情怀让他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声令下,必将义不容辞。

  父亲走完了他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很遗憾他看不到今年的国庆大阅兵。但老家门上那个“光荣之家”的牌子却记录着我们家三代兵70年的军旅情。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