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史记
时间:2019-10-09 10:34:30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文军

  早在一万年左右,中牟境内已有人类活动。主要有两个活动区域:北部环圃田泽聚集带,南边环皛泽聚集带。我们来谈谈早期的地形:河湖遍布,五里一河、十里一湖。大河有:黄河、济水、渠水(贾鲁河)、汜水等;大湖有:圃田泽、皛泽等。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从今荥阳境内一直向东延伸出中牟县境界。宽度二十六里以上。大禹治水时把这大片水域命名为圃田泽。商代以后逐渐分裂成荥泽、郏城陂、圃田泽、萑苻泽四湖。南边皛泽也是体型巨大,横跨中牟、尉氏、新郑三县。当时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完全受制于地形。但是人类懂得享用地形提供的福利。大湖能提供完整的食物链,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湖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湖里有大量的鱼虾等食物;湖四周草木茂盛,鸟兽众多,如《春秋》等记载圃田泽周围有老虎、麋鹿等大型动物,也有野兔、野鸡等小动物。郑州小双桥遗址曾出土完整的大象骨骼。人类从渔猎时代到石器时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湖边无疑是最佳居住区,所以说乡村源于湖畔。由于旧石器时代遗留物较少,只能依据现有遗址、史料、地形去客观推测。

  到新石器时代,就有一些遗址、遗物可供研究。但中牟地处黄河的豆腐腰处,几千年来经黄河无数次冲刷,北中部尤甚,许多文化古迹付之流水,只能以现存遗址及出土文物来探索当时的情况。新石器时代的三个阶段境内都有发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8500年)、中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晚期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把这些遗址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可以很明显的得出圃田泽和皛泽五千多年前的大致范围(见附图)。黄店镇的业王遗址可圈可点,它位于双凤岗脉之上,地势高峻,是中牟境内发现的唯一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石刀、石镰、石斧、石磨盘等文物,其中石磨盘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石器制作精美,体现出成熟的制作工艺,可以推知他们在此生活很久,这也是把中牟村庄史推到万年左右的重要依据。这些遗址,其实就是一个个居民点,是早期的村庄。此时期的村庄发展模式有两种:大部分都是远距离迁徙扩张,小部分是原址附近发展,如韩寨遗址处在黄河及济水(后并为黄河)泛滥的重灾区,南邻巨大的圃田泽,水患是制约他们不能向四周大范围迁徙,原址发展是很好的选择。所以韩寨遗址附近文化层比较混乱,出土的陶片、文物年代涵盖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元、明、清至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堪称是研究乡村演变的经典代表。

  研究此时期历史时发现一个问题:圃田泽在渔猎为主的时代无疑是极佳居住之处;再考虑荥泽附近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等因素,北部居然没有发现裴李岗文化或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些不合常理。

  上古时期,《尚书》记载:天下“洪水泛滥”,房舍被毁。大禹受舜帝委派前来治理水患,他先来到大湖南岸的一个叫圃田的聚落,把这片巨大的水域命名为圃田泽,并发动和带领泽周围民众治理水患,又在圃田泽南岸修筑东西大路一条。以上事件先秦史料有诸多记载,不再列举。因牟邑居民在此期间协助有功,后被大禹封建牟国,此事载《中华牟氏族谱简编》。我们推测:如今中牟县境内有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见后),或许村两地在其间,待考。

  商时,牟国没有被续封,沦落为一个大聚落村庄。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对河湖的依赖性减弱,更主要的是农业逐步壮大起来,村庄聚落向土地肥沃处迁移,交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重要并逐步完善。如图所示,大部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商代遗址,是很明显的在指示迁徙动向,此时村庄族人增多,远离湖泊、临路而居。

  到两周时期,族群、丘、庐、聚已经遍布中牟大地,从现存的两周遗址和墓葬分布可以得知。此时出现城池:武王之弟管叔封邑—管城、军事重镇—牟邑城、郑国公子高克封邑—清邑城(西古城)、焦姓聚集地—焦城、师延造箜篌之处—箜篌城(东古城)、祭伯封地—祭城等。关于邑城名字记载也多起来,如在《诗经·清人》中“清人在彭”“清人在消”“清人在轴”等句中的彭、消、轴,及邲之战的邲都是地方名字,可惜都没能延续下来。

  秦时中牟全境归三川郡阳武县管辖,县城在官渡对面的渠水北岸,《水经注》记载:“渠水又左迳阳武县故城南,东为官渡水,又迳曹太祖垒北,有高台谓之官渡台,渡在中牟,故世又谓之中牟台。”故而此时的阳武县也是中牟县历史。秦朝的国策是大郡、大县、大乡。秦乡之后大多演变成县,有据可查的就有:

  1.户牖乡:一说在原阳县阳阿乡,一说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西汉丞相曲逆候陈平故里。《水经注·济水》记载:“济水又东迳东昬县故城北,阳武县之户牖乡矣。汉丞相陈平家焉。平少为社宰,以善均肉称,今民祠其社。平有功于高祖,封户牖侯,是后置东昬县也,王莽改曰东明矣。”今山东有东明县。这些记载从侧面看是描述阳武县的辖区范围。

  2.东黄乡:在今开封东北,《水经注·济水》记载:“又东迳大梁城北,又东,迳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故因水以名县。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西汉后称小黄县。光绪二十四年《新修祥符县志》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浚仪县东北隅入小黄县”。

  3.高阳乡:相当于后来祥符县,《水经注·渠水》记载:“又东迳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

  同时又出现武强城的记载,据《水经注·渠水》记载位于今白沙镇西南,汉初庄不识被封武强侯。又据《史记》《汉书》等记载,刘邦在曲遇东大败秦将杨雄,《后汉书》记载“中牟有曲遇聚”,即今箜篌城,因紧挨姚家遗址,遗址内出土有商代器物,可以推知为姚家遗址的延续。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后,县北逐渐繁荣起来,一些村镇应运而生,如:唐长庆三年(822年)宣武军元帅韩充驻扎万胜;大才子薛思渔写出传奇名篇《板桥三娘子》;乾隆版县志记载:相传隋炀帝过中牟,用木板做桥过河,遂有杨桥村。

  五代时,石敬瑭屯粮耿石屯,遂成村。

  北宋时《元丰九域志》记载:有“五乡、三镇”,有据可查的为:

  三异乡:此乡五代时已有,南宋邑人李师德为其五代时六世祖李冠《题跋》中记载:“中牟三异乡刘村里吴寺渡之东”;又《太平广记》记载:“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此乡沿袭时间较久,辖区变动较大,明时在县西北,清朝时则指县城及其附近,一直是“城关镇”的地位,民国时废除。

  高阳乡:旧乡,在狼城岗镇一带。

  五池口乡:旧乡,在县北大孟、刘集一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水》记载:“渠水右合五池沟。沟上承泽水,下注渠,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今其地为五池乡矣。”

  平秩乡:据宋人陈思《宝刻丛编》记载:“《晋潘岳碑》在县西北七里平秩乡墓侧。”《太平御览 ·时序部二十》:“有子德元,中牟平秩人也。”明朝后废除。

  《金史·地理志》记载四镇:白沙、圃田、万胜、阳武。此时的乡才是现在行政区划,镇并不是行政区划,只是较大的集市贸易场所。

  宋时关于村庄记载有:《太平广记》转引《纂异记》记载:“有张生者,家在汴州中牟县东北赤城坂……自河朔还汴州,晚出郑州门,到板桥,已昏黑矣。乃下道。”《纂异记》是唐代李玫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文中地名当为真实,从张生行进路线上看,赤城坂在板桥北,今不传。杨大雅在《皇畿赋》中提到中牟有“三固:郑固、潘固、朱固,”今有朱固村,其它两个也应是村庄名。瓦子坡因地近京城,迅速兴起繁荣。宋朝是中牟乡村发展的繁荣时期。

  明朝正德年间(1510年)始有县志,全县共有五十三村店、三十九乡堡、十七镇集。全县共有5360户,64860口,土地3607顷21亩6分五厘三毫。

  清朝初期,因黄河决口,黄练集、小刘庄、土城、鲁家场、张场、许家庄、刘庄转属黄河北岸。杏树镇(今杏街村)、东张寨(在今官渡镇西吴村东北)、韩庄等村寨归祥符县管辖,后复归。顺治年间《祥符县志》记载:“杏树集,城西六十里”“梁王墓,在县西八角保,高三丈,广百余步,世称魏陵乡,又曰梁固,既梁惠塚也,今存。”县东南有梁邑乡,梁惠王墓乾隆后方见于县志,亦因此。此后中牟、祥符两地县志都载有梁惠王墓,规模相当,高度略有差异。请教祥符区文物所陈所长后,一致认为两志记载为一。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县共计二十六里、六百九十二村庄。标准耕地10637顷34亩4分。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水患,淤没万胜镇等三十余甲,损失惨重。县北重镇东张寨亦毁,迁建今址,称东漳。

  民国初期全县划分为26里。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月时,全县共5250方里,233保,2603甲,26584户,204815口。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县政府在县南,辖区划分为冉庄、岗王、丁庄、张庄四个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划为大孟、董岗、岗王、冉庄、张庄、丁庄六个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黄练集、小刘庄、土城、鲁家场、张场、许家庄、刘庄等七村因黄河阻隔划归原阳县,县西石王村划入新郑县。1953年,郑县芦医庙、大任楼、小任楼、周庄、道庄、八里湾等村及开封县瓦灰郭村划入中牟。1965年4月开封县狼城岗乡划入;1971年12月开封县杏花营公社划入,1973年2月又重属开封县。2010年4月29日撤销并拆分城关镇,组建东风路、青年路、广惠街三个街道办事处。2012年成立郑州航空港区,黄店南诸乡村划走,2014年万三路以西划归经开区和郑东新区。中牟今有14乡镇、街道。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