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老谢集
时间:2019-12-13 07:20:34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出商丘市区,沿310国道西行十余公里,即进入梁园区谢集镇老谢集村。这个黄河故道上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村落,2018年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史载,春秋战国时期,谢集已经成村,属于宋国管辖。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所灭,疆土被瓜分,老谢集村一带成为楚国地盘,有楚民迁入,古村曾名楚村,到宋代称古楚村。元朝时,村中有管、缑、谢三大望族,谢家为众,又因此地集市兴旺,商贾云集,遂更名为管缑谢家集,简称谢家集。上世纪五十年代,更名谢集村,又称老谢集村。

  老谢集村处于黄河故道大堤南侧。历史上的谢集村,周边有古汴河流过,漕运发达,交通便利。清咸丰年间,为防御捻军进攻,老谢集村建了完整的寨墙以及防御性的寨海子(护城河)。

  76岁的谢集镇原文化站站长段清伦撰文称,当年的寨子,有四个砖木砌筑的寨门,周围是青砖垒砌的寨墙。寨子东西长660米,南北宽440米,中间高,四周低。寨墙高2丈,有垛口,外墙垒砖,内墙砌土,顶宽2尺能行人。四座寨门门楼建筑是单檐硬山建筑,长三间,进深一间半,四角挂铜铃。四座寨门均有名称,东门“东流砥柱”,西门“西土古茂”,北门“北广渊丛”,南门“南楼棠荫”。绕寨子一周有4丈宽的“寨海子”,上设吊桥,有专人守护。

  修寨墙,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段清伦说,清政府官员把建寨墙任务摊派到各村各户,分段实施,为筑寨墙扒掉了附近大小庙宇几十座,资金不足的部分,摊派给商铺,让老板们对钱买砖。

  村里97岁的余道乾、88岁的高红彬老人讲述,相传烧砖窑距离老谢集村有两公里远,村里上千人站成“长龙”,手递手把足有3公斤重的大青砖传递到筑寨墙的工地上。村民们硬是用了18个日夜,筑起了寨墙,挖出了寨海子。

  高墙深壕,四门坚固,寨墙与寨海子曾庇佑老谢集村村民多年,街道上店铺林立,酒幌飘荡,商贸往来频繁,老谢集村远近闻名。据称,当时村里有大大小小10多家庙宇,有四家酒坊、三家药铺,还有一家酱菜厂。

  抗战时期,老谢集村曾被日军占领,日伪军联合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从此地经过,消灭了盘踞于此的国民党军,老谢集村解放。战火中,寨墙遭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谢集村成了当时的谢集公社所在地,多年过去,寨墙青砖被扒,寨墙逐渐消失,寨海子也成为环绕老村的一条水沟。

  来到老谢集古寨南门,古老的寨海子水位变得很浅,有七八个少年挽着裤腿光着脚丫,在摸鱼戏耍。一座现代化水泥桥底部,还保留着当年吊桥的基座,斑驳的青砖压着石板,石板上还有清晰的莲花图案。

  镇政府驻村干部魏力生说,在古吊桥遗址上,曾挖掘出多通石碑。一块碑上,刻着“香火完满”四个大字,下面是众多捐建者姓名。这是清代修建寨墙寨海子的历史见证。

  今日的老谢集村,依然保持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站在街中心最高处,可以看到,道路直通东西南北,古老的街道两侧,有多处古朴的老民居。街道西北角几间老房子里,老柜台,老货架,成捆的布匹花花绿绿地摆放着,还是三四十年前的供销社的模样。一时间让人有时光停滞的感觉。

  留存在西街小学院内的民国学堂,设计古朴,楼体正面上方写着“培养国基”四个大字,楼体两侧悬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这是当年民国小学的校训。这座小楼是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2间,门窗上弧下方配以砖雕花饰,楼顶四周饰以7层砖雕花檐。

  民国学堂始建于1921年,是在庙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门用来发展教育的机构。1949年前,此地是当时的县立完全小学校。段清伦解释,完全小学校教授的内容,基本包含了现代教育的内容。这所小学,是当时商丘西北部唯一的完全小学校。后来,它先后成为谢集初中、谢集高中,从这所学校,走出了许多有作为的人士。

  在老谢集村,民间有踩高跷和玩扑伞的传统。每到春节或农闲时节,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高跷队进行表演,参加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十余人。

  扑伞是老谢集村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民间舞蹈,群众俗称“玩伞”,表演分走场和扑伞两部分。参加人数一般为6人,以化装后的男性老汉为主角,手持一柄红伞,配角有化装好的丑婆、傻童、村姑等,用长杆对老汉所持的伞进行多种形式的戏逗。多人配合表演,展现出不同的人物风貌和丰富的娱乐内容,表演者逗人发笑,群众喜闻乐见。1984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河南卷)将老谢集的扑伞、踩高跷游戏,作为传统文化项目收集整理。

  漫步村中,看到老谢集的整个村庄依然被寨海子紧紧包围着,村庄与寨海子融为一体,紧紧相依。

  风貌古朴的老谢集村,每到春天,桃花、杏花、油菜花开遍了整个村落。夏季,村中古树枝叶繁茂,村民们喜欢在树下乘凉。老谢集的村民,依然延续着农耕时代的慢节奏生活。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