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优”“双带”奏响中牟新时代 文化惠民交响曲
时间:2020-01-09 08:41:48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许言

  引领时代新风尚,擘画文化大发展

  顺应人民新期待,搭建文化大舞台

  适应演出新需要,创新机制增活力

  满足市场新需求,守正创新种文化

  追梦路上新境界 以文化人写时代

  引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引领时代新风尚 擘画文化大发展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给新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如何让农民适应新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居民素质,加快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早在2016年,中牟县就启动了文艺汇演进社区活动,把传播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生活,讴歌历史传承,弘扬时代精神,作为文艺汇演进社区的指导思想,把让文化阳光照进每个新型社区、照进每扇“窗户”,让每一个人在文化滋养中生活得更加幸福作为中牟文化建设的坚定追求。每场演出演员倾情奉献,观众场场爆满,不落一户。

  看到群众这么热情,对文化这么渴望,中牟县委、县政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审时度势,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强县的意见》的文件,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提出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提升中牟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在建设都市型田园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2017年新春伊始,便擂响文化强县的战鼓,文化广电旅游局作为承办单位扛起了文化惠民的大旗。紧接着,“双优”(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作品)“双带”(带动传统文化发掘传承、带动乡风民风改善)文化惠民工程、戏曲进校园、第一届“潘安”文学艺术创作奖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奖评选活动……一项项史无前例,掷地有声的政策和活动,鼓舞着全县人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打造一条“文化服务政府购”“文化产品超市选”“文化活动全覆盖”“文化团队本地化”的具有中牟特色的文化品牌精品工程之路。

  中国正经历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好形势。习近平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让中牟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中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中《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此项文化惠民工程持续三年进行,以“2017全覆盖、2018再提升、2019成规模”的总规划,运用“文化服务政府购”“文化产品超市选”“文化活动全覆盖”、“文化团队本地化”等多种形式,最终达到在全县扶持壮大10支优秀文艺演出团队、发现培养100名优秀文艺骨干和非遗传承人、挖掘传承100部(个)优秀文化精品和非遗传承项目、带动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家庭创建1000个以上,开展送戏、送电影、送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0场以上,真正使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有特色、显规模、成品牌,使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乡风民风日趋改善、文明素养全面提升。

  顺应人民新期待,搭建文化大舞台

  2017年2月24日, 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传统的元宵节刚刚过去,还没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中牟县新世纪广场已经是龙腾虎跃了,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在这里启动。当天下午16时,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拉开了帷幕。现场展出了大吕武术、庵陈麒麟舞、黄店木偶戏、二鬼背跌、河南坠子、面塑、糖画、黑陶、剪纸、板桥舞狮、诗竹画等十几个项目,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吸引了数千名居民来到现场观看。此起彼伏的喝彩、鼓掌、叫好声,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演出当晚,新世纪广场更是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上万名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云集,让这里人气暴涨。其中演员有农民群众,有普通的干部职工,也有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他们因为“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齐聚舞台,也正因为如此,演出才得到了群众的喜爱,观众普遍反映此次演出很接地气,是一场不可多得的精彩文化大餐。

  “这节目看的真过瘾,半辈子过去了,还没有这么享受过。”全店村70岁的张中勤老汉在村中广场看完演出后动情地说。值得一提的是,全县273个行政村,半个月之后的首场演出却偏偏放在了中牟县狼城岗镇全店村。说起这个村,不得不说南水北调工程,而他们就是来自水源地——南阳淅川的移民村,一个为民族利益做出巨大牺牲的群体。这样看来,首场演出放在这里就不足为奇了。演出当天,村民们倾家而出,齐聚村中心广场,在自己家门口看如此大规模的综艺演出,对于刚从南阳山区搬下来的全店村民来说是第一次。天一擦黑儿,《火火的中国》便拉开了演出的大幕,欢快的舞蹈,激情的演唱,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观众的眼球。然后是《父老乡亲》和《乡下老妈》的爱、箜篌独奏《月儿高》的雅、原创小品《墙头记外传》的孝,原创戏曲小品《社区新唱》的辣,以及《江山》《妈妈教我一支歌》的情,把演出一次次的带向高潮。狼城岗镇广场舞蹈队的《吉祥》,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平时身边熟悉的人在舞台上尽情的舒展、放飞,把吉祥的祝福送给了所有的观众。一曲《家在东北》,让全店村的村民勾起了对家乡的怀念,更加为自己的奉献和付出感到自豪。历时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了,而村民们却久久不愿散场离去,“恁啥时候再来演出呀?可别忘了咱移民啊……”他们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还一步三回头跟演职人员一一说再见,这让在场的演职人员非常感动。这也充分证明党委政府顺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这个文化大舞台搭对了。

  2017深冬,随着万滩镇杜湾村和关家村最后两场惠民演出的落幕,历时一年演出完美收官,演出队的全体演职人员走遍全县14个乡(镇、街道),行程3万多公里,走过252个社区和行政村,惠及群众40多万。

  2018年,该工程在2017年实现全县所有社区、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演出节目质量和水平全面提档升级。全年演出252场,为2019年“成规模”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中牟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2019年,初春,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年全覆盖、二年再提升、三年成规模”的总规划,在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建设都市田园新城的春天里,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再次起航,踏上规模演出的新征程。全面完成了演出任务,三年行程10万公里。惠及群众70万人次。

  如今,三年过去了。

  三年中,我们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培养了新人,壮大了队伍,创新了方式,传播了优秀文化。

  三年来,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一直以奋斗者的姿态,努力奔跑在文化追梦的路上

  三年的演出中,我们的“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演出团队,兵分几路,披星戴月,不辞辛劳,谱写了中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华彩篇章,成为活跃在中牟基层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看到公示结果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喜悦的泪花,四颗星来之不易,是党和政府对我家庭良好家风的肯定,也是群众对我家庭孝亲睦邻的认可,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年底再加上两颗星,是‘双优’‘双带’救了我的家......”2018年8月9日,中牟县刁家乡小王庄村的贫困户范伟在全县 “星级家庭户”表彰大会上激动而又自豪地说道。为了更加深入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志智双扶”的重要思想,树立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中牟县于2018年上半年在全县贫困户中开展了“星级家庭户”评选活动,138个“星级家庭户”脱颖而出。“双优”“双带”文化惠民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广大农村。

  大投入得到的是大产出、大回报。这方面,中牟县算的是大账、长远账,在中牟的决策者看来,文化投入最大的产出,是每一个人享受到文化果实后呈现出的愉悦笑容,发出的欢快笑声。这账算得大气,人民群众真正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适应演出新需要,创新机制增活力

  中牟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进行。作为具体承办单位,中牟文化广电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唱响中牟好声音,讲好中牟好故事,经过2017年一年的实践,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阵地建设得到巩固和扩大。“文化惠民”的主体要素是“文化”,关键环节是“惠”,基础和目标是“民”。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并重的战略高度,纳入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中牟的文化建设实践,生动地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认识到了位,文化大投入就到了位。在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选择对接好演出团体,制订演出内容、场次和所需费用的基础上,县财政局加大向承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为更好地将工程落到实处,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了《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2017年“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活动实施方案》,从演出团队建设、节目质量保证、演出时间、督查汇报等方面作规范要求。

  数百场的演出,常年在夜晚奔波在全县各个乡镇,直接面向社会最基层的村民,任务异常繁重。为了实现“文化团队本地化”,一方面文化馆选拔“德才兼备”的演员组建队伍,树立中牟良好的文艺演出形象。另一方面,建立奖惩、选拔、考核机制,强化对队伍的管理。演出团队中专业演员、文艺爱好者、在校教师、普通农民兼而有之,他们职业不同,却都思想过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敢于拼搏、能征善战、团结协作、无怨无悔,他们是中牟先进文化的使者、中坚力量,撑起了“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的脊梁。

  演职人员、演出地乡镇文化站、村级干部、社区文化管理员、观众,每天都在变化。场地、供电、交通、用餐、舞台、服装道具、考勤,桩桩件件都要在开演前落实到位。医疗、卫生、消防、保卫,天天都是不同的守护者,为了保证每天200多人往返安全、演出现场安全、用餐安全、观众安全,三支队伍各由局一名领导和一名领队人员管理服务全程,组织管理分工具体到个人。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了干部分包表,确保每村每场都有一位科级干部和股级干部驻守,负责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白天在机关一线忙碌的干部,到了晚上变成了节目现场的“场工”。

  县文化馆组织各演出团队创作征集一批反映中牟大繁荣大发展的优秀文化产品,形成了一个涵盖歌曲、戏曲、小品、舞蹈、杂技、情景剧、诗朗诵、非遗展演等多种艺术种类,多达500个文艺节目的节目库。演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内容,建立节目超市,由群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节目单。原创小品《探亲》《娘》《搭礼》《彩礼风波》《三个媳妇》《洗脚》《借钱》《黄瓜烧鸡》《禁烧风波》《万能人》,歌曲《我的农民爹娘》《心约中牟》《打好脱贫攻坚战》,舞蹈《美哩吧》《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文艺作品,紧密结合中牟县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反对非法集资、扫黑除恶工作,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尚、孝老爱亲、热爱家乡等“正能量”。

  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让中牟榜样这一“精神富矿”放射出最大价值的光芒,文化馆还组织创作人员将中牟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用生动多样的艺术形式予以再现,抒发对榜样人物的真情礼赞,讲述中牟好故事,传播身边“微感动”。先后创作出了反映康乐义工志愿者团队精神的《康乐一家亲》、反映维和英雄关爱家庭的《幸福快递》、反映传承红色基因爱心人物事迹。《心愿》、反映黄河厉风救援事迹的《黄河之子》、反映农民英雄救人事迹的歌曲《阳光里有你的呼吸》等原创作品深受好评。

  演员队伍不断壮大,平均每场演员阵容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150多人,演出队伍从最初的一支发展到每天有三支演出队伍活跃在基层,70%以上以上的演出人员都是中牟籍,其中来自基层一线的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占80%以上,用这些来自百姓的“金嗓子”“小能人”,让党的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暖人心。从艺术团体、基层干部群众中选拔一批“百姓名嘴”,他们通过快板、小品、说唱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宣讲送到家门口,成为政策理论“解读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双优”“双带”演出的大氛围,也带动影响了农村群众的自发文娱活动,此前,中牟县投资建设了27个农村社区文化广场,但是农村妇女对大庭广众之下跳舞唱歌还比较害羞。刁家乡付李庄社区妇女主任说:“以前,我们请人来教扇子舞,可妇女们在明亮的灯光下都不好意思跳,就把灯光打暗,跳的人慢慢增多,不知不觉中很多人跟着跳了起来,这时灯光亮起来也没人注意了。这一搞‘双优’‘双带’可不一样了,现在是媳妇教婆婆跳,女儿教母亲跳成了风气,和睦家庭越来越多。”

  满足市场新需求,守正创新种文化

  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中牟县“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以其大手笔、大投入的超前意识和气魄,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文化惠民、文化强民、文化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发力,使中牟县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曾经的低俗文化在农村的泛滥得到了有效遏制,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全面回归到党和人民群众中间,中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文化惠民工程正在持续发酵。

  “双优”“双带”文化惠民的演出过程中,发生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有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天回忆起来,依然让人唏嘘不已。本来应该在母亲、父亲病重、病危期间尽孝道的关键时候,为了不影响演出,他们进行了艰难的选择。演员商小青在演出中得知父亲突然去世,等演出结束匆匆赶到医院的时候,她看到的只是父亲冰冷的遗体。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李庆枝,在演出现场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告诉她母亲已经不行了,一直呼唤她的名字,让她火速回来,可是,当时她实在无法离开。当她在演出结束之后赶到医院,母亲以进入弥留状态。母亲去世后,料理完后事,她又出现在演出的现场。舞蹈编排是一个既苦又累的差事,面对大量的舞蹈编排任务,舞蹈老师李梦雨废寝忘食,多次让母亲和婆婆把正在吃奶的才四、五个月的孩子带到排练现场。七一晚会排练时的似火骄阳,“双优”“双带”排练时的密不透风,八一汇演排练时的黄昏深夜,她的母亲、婆婆和孩子一直陪着她到排练结束。许多的舞蹈演员,克服家庭困难,不管风吹雨打,不怕流言蜚语,演出结束以后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看到熟睡中的孩子,她们只能说:孩子,委屈你了。从架子上掉下来坚持工作的王金明,到烫伤脚依旧忍痛坚持演出的路瑶,再到因为高温刚走下舞台就晕倒的孙金悦,以及由于膝盖的骨刺、滑膜炎、积液,平时走路都困难的王爱花,但是,她们只要站在舞台上,就忘记了所有的伤痛。演出还实现了带动传统文化发掘传承、带动乡风民风改善的“初心”。根据孔子回车故事改编的河南坠子《孔子回车师项橐》、坠子说唱《永报父母恩》、箜篌文化、唢呐、板胡演奏、民间绝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抵头”、大吕武术等获得充分挖掘。通过小品《社区新唱》《搭礼》《彩礼风波》《探亲》《墙头记外传》《娘》《割肉还娘》《洗脚》等节目,传递抵制农村过度打麻将、高价彩礼、巧借名目要份子钱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引导农民群众提升道德素养、增强文明意识、改进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一台台丰富又接地气的节目,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带给群众新的精神文化体验,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点赞。演出走到哪里,群众的掌声就在哪里响起;队伍到了哪里,群众的欢声笑语就跟到了哪里。盛夏时节,群众看到舞台搭在自己家门口,为演职人员送来了自家种的西瓜、西红柿、黄瓜等瓜果,表达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和对“双优”“双带”的赞许和期待。在“双优”“双带”影响和带动帮助下,全县建起了400多个文艺表演队,每年春节村村上演“村晚”,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追梦路上新境界 以文化人写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推进“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的过程中,发现基层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有着强烈需求,对于文化惠民工程表现出热烈的期盼。除了吸引到当地常住居民以外,对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全职家庭妇女等群体的吸引力更强,这些群体由于生活环境单调、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主动寻求优质文化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对党和各级政府政策缺乏了解,精神生活长期得不到充分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高,奋斗前行的动力不足。“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为群众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更通俗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温暖民心、凝聚民力,为推动和谐村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县文化馆、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接待参观者,县图书馆和四个社区分管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工。在文化建设上,中牟县坚持城乡统筹,公平发展,全县农村同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地标”。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速,以27个贫困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12个乡镇、5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新阵地全部落成,文化设施配备全部到位,县级文化阵地全面扩充。大力鼓励文艺创作,依托中牟历史文化及社会现实创编了《双塔传奇》《空前绝后奇美男》《墙头记外传》《社区新唱》等剧目,使群众“按需点单”成为现实。豫剧《中牟令》更是代表郑州市在河南省第14届戏曲大赛决赛中赢得文华优秀剧目奖。

  通过“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培养了文艺新人,壮大了演出队伍,创作了系列作品,创新了演出方式,发掘了民间艺人,传播了优秀文化,弘扬了核心价值,促进了社会和谐,加强了邻里团结,密切了党群关系,占领了文化阵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作品,带动了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乡风民风的改善,达到了县委、县政府实施“双优”“双带”文化惠民所提出的要求,真正起到了教化育人的目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目的,自觉承担起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2018年5月25日,中牟县首届“潘安”文学艺术创作奖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奖颁奖典礼举行,这场典礼开创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先河。由中共中牟县委、中牟县人民政府斥资百万元设立的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强县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奖项共分文学艺术人才,文学创作,戏剧、影视广播剧(片)创作,曲艺、舞蹈、音乐创作,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等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奖六大类,单项奖金最高达10000元。旨在全面激发文学艺术创作活力,鼓励文学艺术创新,深入挖掘全县优秀文学艺术人才和文学艺术精品,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创作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厚植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强县。以“潘安”命名充分体现了本土历史文化情怀,充分激活了民间创作热情,涌现出大量反映中牟精神面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发展、干部干事创业的优秀作品。该活动结合“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和“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与社会理论宣讲有机融合,部分作品走上舞台,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中牟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赢得了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认可,赢得了中央到省市级媒体的青睐,更赢得了中牟人民的点赞。河南日报以《惠风和畅满眼春—中牟构筑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决胜全面小康纪实》为题,对近两年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成就进行整版报道,中国文化报以《中牟:“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对中牟县文化惠民活动进行报道,中国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跨界融合,从满足大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出发,增强文化表达力,催生文化新业态;突出历史经典,在保护传承中打造具有中牟气质的特色文化名片,让城市有根有魂,有灵性有魅力。”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成立说,“比如,深入挖掘中牟特有的潘安文化、箜篌文化、官渡文化品牌。我们已经在北京音乐学院举办了《箜篌引路》世界首场箜篌情境音乐会,谋求中国箜篌文化艺术节、世界箜篌博物馆在中牟的落地,推动中牟箜篌音乐文化在全国的传播。”

  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讲究生活质量,文化是一个显著标志。中牟“双优”“双带”文化惠民工程,将文化因素传递至城乡每一个角落,以文富民;文化感染影响到每一个人,以文化人,从而打造中牟特色的“以文化城”新高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只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效,也才能在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