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又二龙头动
时间:2020-02-26 09:09:44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 梁永刚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天上主管云雨的龙蛰伏了一冬天,这一天被春雷的轰隆声惊醒,抬头飞腾升天,行云布雨,迎接春天的到来。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民间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为此这一天也叫“龙头节”,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我国的民俗尤其是节日习俗中,食俗占的分量很重。寻常的家常便饭,一旦和节日牵连起来,便去除了世俗,洗掉了平庸,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倍增富含寓意的节日食品。二月二也是如此,龙是民间最受尊崇的神灵之一,人们在二月二这天享用的珍馐美味,无不加上龙的头衔,沾有龙的气息,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煎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汤圆叫吃“龙眼”。

  在乡间,二月二吃煎饼是一个流传很广的传统食俗。乡谚说:“二月二刮大风,家家户户摊煎饼;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细丝流”“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稀汁流,人家流来俺不流,俺家少米缺绿豆”。民间的说法是,二月二是龙王的生日,摊煎饼是为龙王庆生。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龙王掌管着雨水,替龙王嚼灾就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保证庄稼有个好收成。再说,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年的春耕劳作就要开始,全家人吃顿团圆饭,改善下生活,软香可口的煎饼也算是农家难得的美食了。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吃二月二这天早上母亲在鏊子上摊的荠菜煎饼了。记得小时候,每到二月二的前一天,母亲就会让我带着竹篮和戗锅刀,到返青不久的麦地中挖一些鲜嫩的荠菜,回来择洗干净后,晾在锅排上等着第二天用。二月二的早上,母亲早早就起了床,将荠菜切碎放入盆中,再加一些葱花儿、姜末儿,撒上细盐、花椒面,从面缸里挖出一瓢白面,舀些清水用筷子搅拌成面糊。开始摊煎饼了,母亲将鏊子支在临近灶房的空地上,我负责坐在旁边烧火。

  麦秸燃烧起来了,母亲手里掂着油壶开始往鏊子上抹油,黄澄澄的菜油受热后吱吱乱响,氤氲的香味直往我的鼻孔里钻。鏊子烧热后,母亲一手端盆,一手拿勺子舀面糊,转圈儿浇到热鏊子上。鏊子中间高四周低,面糊在鏊子上四面流淌蔓延。母亲手疾眼快,迅速用木铲来回扒拉,左抿右铲,将面糊厚薄均匀地摊成平展展的圆饼状。那时候没有平底锅,更没有电饼铛,在中间高四周低的鏊子上摊煎饼,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手劲小了,面糊摊不均匀,厚薄不一致,而用劲大了,则把煎饼弄得块块拉拉,极不完整,不过遇到此种情况,有经验的人自有补救措施,赶紧舀一勺面糊将烂成碎片的煎饼修补完好。不多时,受热后的面糊凝固定型,母亲一手执着木铲顺着煎饼四周迅速一旋,另一只手提着煎饼轻轻一揭,翻转过来将另一面略微一烤,一张薄溜溜黄澄澄香喷喷的煎饼便做成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一顿煎饼也是改善一次生活,往往是母亲摊着,我和哥哥姐姐吃着,等到母亲忙活完了,锅排上的煎饼也所剩无几了。如今想起荠菜煎饼那香软可口的味道,仍是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