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乡情 □孟国栋
时间:2020-03-29 10:32:23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家乡卢氏官坡镇地处伏牛山深处的山窝,素有“豆腐之乡”的美称。在这里,家家户户都能熟练地制作豆腐。每遇红白喜事或是春节、中秋等节日,豆腐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作为家乡人迎来送往的主要食品,它既家常又高雅。吃一桌老式豆腐席,主人和客人都会满意。

  山里人做豆腐,是原汁原味的手工制造。先在石磨上将黄豆(也有的用黑豆)磨成豆瓣(也叫豆黄),用簸箕簸去豆皮,再在清水中浸泡,待豆瓣膨胀后放进小石磨上加水“拐磨”成生豆浆。拐磨豆浆可是个体力活儿,需要两三人协力,其中一人拿个牛角制成的添勺儿,在拐磨的同时顺应小石磨的转速不停地舀取泡好的豆瓣往磨眼里倒,四周便有白色的浆液流进支在下面的大木桶里。盖住木桶自然发酵一小时,另一边烧上一大锅水,在锅台上架起吊架,用粗布包绑在吊架四角,将豆浆倒进包里,这样,细细的白汁就流进了锅里,而粗糙的豆渣被挡在了包里。豆浆在开水里翻滚,用勺子舀一些卤水或酸浆浇在里面,四五分钟点一次,持续点个四五次,豆浆就开始集结,像云朵一般,慢慢成了豆腐脑。最后一道工序,是将豆腐脑放进粗布包,装进竹框,上面用大石挤压浆水,挤干后就成了又白又嫩的豆腐。

  这样做出的豆腐,白、活、细、嫩、实。全家人聚在一起,拿一块新豆腐放进盘子打成碎块,浇上辣椒水吃起来,味道鲜美。

  山民们待客时,也会将豆腐或油炸、或酱浸、或水煮,做成片状、条状、丝状、块状、丸状,再配以各种作料,豆腐菜就成了红色、黄色、白色、褐色等,让人未吃先馋。人们品尝豆腐席也十分内行,东家的豆腐丸子做得好,西家的蒜拌辣子豆腐丝有味,门儿清。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常常偷着在家里装些大豆,在校门口卖豆腐的老人那儿换热豆腐吃。拌着酱醋蒜水和辣子吃上一口,那个香啊!后来,我出外工作,每有空闲,想调理一下生活时,就禁不住会想起家乡的豆腐。

  弟弟结婚摆宴席,我们家居然没有做豆腐,那盘已经被磨掉棱角的豆腐磨,孤零零地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疑惑地问了父亲,父亲笑了:“现在生活好了,谁还吃那豆腐。”宴席上,全是肉菜了。

  我既失落又开心。是啊,家乡人的贫穷生活是该结束了,那飘着浓郁香味的老豆腐会不会成为一种回忆?

  不想,那天到市里的菜市场买菜,突然看见一个摊位上挂着一个条幅,上写“官坡豆腐”,不由得眼睛一亮。走到跟前,40多岁的女掌柜操着一口家乡话问我:“你要多少?”我说:“来二斤。”她麻利地打了一块。我问她:“能卖得了吗?”她笑笑说:“卖得快哩,一天三作(盘)。”我说:“还以为没有人买了呢!”她说:“你不知道哩,咱们那儿的豆腐出了名,三门峡、洛阳、西安的人都爱吃,大家都出来做豆腐生意,生意好着哩。乡里也办了个加工厂,专门制作豆腐干,销量很大。”

  老乡的一席话,又使我高兴起来。家乡人不怎么吃了,可外乡人喜欢它,那么它一定会长久地存在下去。有朝一日,这些豆腐说不定还会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