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情系邓州
时间:2020-04-01 17:08:45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先辈,纪念英雄。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笔者查阅众多资料,采访了数十位二月河先生生前的好友等,写出了这篇文章,权作是对二月河先生的纪念,也算是对资料的整理。期望抛砖引玉,让读者多指正、多补充新的资料以待再次纪念二月河先生时使用。

  正如黄河永在,先生得享安乐,是为永生。透过众多珍贵的史料,先生仿佛活在我们眼前。笔者发现“将军外形,文人气质,智者刚烈,心地慈软”的二月河生前对邓州一往情深,对邓州有着深厚的感情,示例如下。

  2013年陶克和蒋永武合著的《邓州编外雷锋团》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二月河欣然为这本书作序“我的家乡雷锋多”。二月河写道:“我的家乡雷锋多,不要问我二月河。请看陶克将军和将永武同志的《邓州编外雷锋团》一书就是了”。

  为什么二月河把邓州亲切的称为家乡呢?这里有许多人们不太了解的故事。

  这位“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的二月河是他的笔名,他的名字叫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57年8月份他父亲凌尔文来到邓县。当时凌尔文任邓县武装部(根据上级指示,1954年11月至1958年10月称为兵役局)政委,其母亲叫马翠兰,先后任邓县公安局副局长和法院副院长,1958年13岁的二月河开始在邓县读书,先后在邓县第四初级中学和邓县第一高中就读。

  一

  1989年8月17日,二月河在给他的老师王润生的信中,深情的回忆说:“先向你鞠一躬,我没有忘记您。我是您的学生,我怎么会忘掉您?您是我走进初中的第一位的先生,为人善良、热情,课讲得很好……我受益于邓四中者甚多,那里的一草一木,那城墙、湖水、菜田、荷花都忆犹新。教我的还有郭磊老师、马老师(名字记不起)、李友岑、李振喜老师,还有刘元南老师、语文张老师、丁校长,我都忘不掉”。

  后来,王润生老师的女儿王晓红在南阳第一师范读书时多次聆听二月河的教诲,如今,在淅川县九重镇任教的王晓红还保留着二月河给她父亲的一些信件和贺年片。

  当年,王润生老师的工资不高,爱人没有工作,孩子多,身体也不好,有时情绪低落,二月河就写信或打电话劝导他。自1994年开始,二月河每年都给他寄钱,直到2004年,共10年,每年2000元。2004年王老师因病去世时,正在杭州市讲学的二月河寄了4000元给王老师的亲属,以表心情。

  二月河在他的《百花洲情缘》一文中,深情的回忆了他在邓县的读书生活“我也实在是想念这块地方。我初中的那个水塘“爱母池”,我在人武部夏日露宿的篮球场。春凤阁、百花洲——你听听这名字就够你神往。何况我在那里度过了许多饥饿的风花雪月时日”。

  需要解释的是,二月河笔下的“爱母池”至今仍静静的躺在邓州市教体局院内,因为当年二月河读书时的四初中校园(今城区一初中西校区)和教体局是一体的,后来才有了进修学校和教育宾馆,夹在它们中间。不论是在南阳军分区机关还是在邓州市人武部机关,笔者也多次听到二月河谈论起爱母池的传说,二月河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废汉,皇室后裔刘秀母子遭王部追杀,夜入邓境,行至城内池边小憩 。时值仲夏,夜色茫茫,蛙声如潮,刘秀视其母疲惫难耐,即于池旁默祷众蛙安静片刻,为其母留一刻静夜安眠之良机。也许是天子嘴里无虚言,也许是众蛙感其孝心至诚,喧闹即止。自即日起,繁衍于斯池之蛙,皆承先辈传统,入夜即刻停鸣。后人感念刘秀天鉴孝心,遂将此池以“爱母池”冠之,名曰“爱母池”。以孝悌之美德,昭彰子孙。

  有些年轻的朋友对于1960年春季全民饥饿的历史不了解,每次谈到二月河先生所说的“许多饥饿的风华雪月”总是疑惑。看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511页的这段文字:“由于左倾错误的一再发展,尤其是高估产高征购,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人民的吃穿用全面紧张。据后来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年轻朋友对二月河先生的“许多饥饿的风花雪月时日”就会了解了,因为这个时期,带着山西口音的凌解放正在邓县读书。

  2015年元月,二月河专程给老校长丁心德画了一幅牡丹图,并题字:“丁老师之治学为人、忠诚事业乃吾辈学子终身之楷模。

  二

  ”邓州市人武部机关于2009年搬迁到了新址,而二月河笔下的“人武部夏日露宿的篮球场”,现在成了一个小菜园,位于古城路丁字口附近。每次在这个小菜园里耕作,笔者差不多都要想象一下二月河当年是怎么在这里露宿,是怎么熬过蚊虫叮咬的,是怎么在这里和武装部的官兵打篮球的……

  2002年7月29日邓州市人武部邀请部分曾在武装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到武装部机关座谈,商谈武装部的发展大计并庆祝八一建军节,二月河代表老政委凌尔文在座谈会上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激动地说:“现在这里变化太大了!我曾在这里生活了五、六年,现在一点也看不出来当年的景象,这是我阔别邓州后第一次回来,邓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家乡”。

  待人宽厚的二月河在这次座谈会上,对湍河遭受的污染痛心疾首,他说,回到邓州市看到各方面的成就都很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秩序井然,但是当年我们取饮用水的水源地——湍河,却怎么流淌着黑褐色的河水?是酱油?是浓茶叶水?

  邓州市委常委、市武装部部长殷明全说:“是上游有个大型造纸厂肆意排放才污染了湍河的水”。二月河说:“不能上游发财、下游遭灾。一河两岸不管是上游亦或是下游都要爱护这条河。要是这个造纸厂能够达标排放或者干脆关掉就好了”。后来笔者据此写了《二月河回娘家》刊登在了南阳日报等媒体上。

  二月河生前多次赴北京参加重要会议,每次都有精彩的言论,给与会者和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二月河代表邓州百余万民众畅述迫切心愿,邀请习近平到祖籍地邓州市看一看,习近平很高兴的接受了邀请。

  影像资料记载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7日上午9时许,习近平在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的陪同下来到河南代表团所在的会议室。轮到全国人大代表的二月河发言时,他说:“我叫凌解放……”习近平打断他说:“二月河同志,是吧?”大家都笑了起来。“你的名声很大,而且我在电视上看过你的一个节目,你的作品我也看过,写的很好,我很喜欢。”习近平还认真的问:“你是先学习历史还是先创作?”二月河回答:“我是先学历史,后来研究《红楼梦》,最后才创作小说。”习近平又问:“你现在还创作吗?身体怎么样?”二月河感谢习近平的关心,他说:“我身体有点小问题,大文章做不了了,写点散文随笔。”习近平理解地点了点头。

  凌解放和唐祖宣向习近平发出邀请:“我们热烈欢迎习主席参加我们河南团的讨论,我们邓州人还有一份额外的请求,都知道你的祖籍地是邓州,邓州人以此为骄傲和自豪。希望能邀请您到邓州走一走看一看,眺瞻家乡,聊抒乡情,这是邓州人民的迫切心愿。”代表们纷纷鼓掌呼应二月河和唐祖宣的请求,习近平高兴的接受了邀请,他深情的说,自己的祖籍地是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那里还有很多叔伯兄弟在勤劳的幸福地生活。习近平高兴地说:“请您也向邓州的父老乡亲转致我的问候,邓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但是心向往之,也是近乡心切,但是往往是家乡呢,反而往后排。”

  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二月河的倾心关爱和帮助,他多次陪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前卫报等军内外记者采访编外雷锋团。有一次,在和雷锋战友举行的座谈会上,二月河看到自己的姓名牌摆在了贵宾的席位上,他坚决不就座,他说:“雷锋战友也是我的战友,我们都是工程兵,他们是1960年入伍的,比我还早8年当兵,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老兵,和他们比我只能是新兵,我决不能坐贵宾席,我要和老战友们坐一起。”与会的领导只好尊重了他的意见,重新安排了座位。

  在“编外雷锋团”办公室,值班的两位雷锋战友张三明,李忠良和二月河紧紧握手,二月河在《来宾留言簿》上欣然题词:雷锋是人民永远的光荣。并和来宾一起到雷锋林种下了一棵松树。

  二月河在写给《邓州编外雷锋团》一书的序中写道“知道我二月河是个作家的或许很多,但知道我曾经当过兵的人或许很少。十年军旅,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要问在这段难忘的岁月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会告诉你,这个人就是雷锋。

  “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这些“红歌”走进军营的。所接受的'第一课'就是学雷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雷锋给我的人生带来的正能量,也永远不会否认“雷锋精神”对我人生观最初的形成所起到的无形而又无限的滋养。意志的锻炼、体魄的强健、知识的积累,都来自军队这所大学校。因此,雷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英雄的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我们是雷锋不折不扣的“粉丝”。只是相对来说,我的人生要比雷锋幸运得多。

  “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这是一种社会规律,也是一种历史规律。雷锋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但同时我也坚信雷锋又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因为雷锋是一个跨时代的英雄,是一个跨越时空、信仰、种族、性别、年龄的英雄。他短暂的人生,其实并不轰轰烈烈,也没有惊天动地;他普通一兵,做好人,做好事,不招人,不吭声,平平淡淡,水滴石穿。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品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参加十八大期间,我在会议间隙去北京307医院看望了白血病患者吴英。她才22岁,是一位军属,来自我们家乡邓州。当得知她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后,邓州编外雷锋团伸出了援手,组织多次爱心募捐,并最终促成她进京接受专家治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看望时,提起家乡的编外雷锋团,吴英不住地称赞说:'俺碰到的雷锋数不清!'她的这句心里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我的家乡雷锋多!

  “《邓州编外雷锋团》这本书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可谓是为编外雷锋团做了一件树碑立传的工作。我缺少写报告文学的经验,报告文学写的是现实,我写的都是历史。写现实也好,写历史也罢,我曾经说过:'就我所对历史人生的理解,无论人性善恶,演化衍化万千,我心里牵挂弱势人群的心理渴望与需求期盼是不变的。'因此,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境似乎又回到了当兵的岁月,仿佛有点像当年的指导员给连队战士讲课,其中夹杂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是的,时代变迁了,大家都在忙着打拼生活、竞争生存、养家糊口、教育子女,但看了这本《邓州编外雷锋团》,不禁勾起了自己对青春军旅岁月的美好回忆,勾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人之常情,那份幸福那份温馨那份自豪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受用。”

  三

  二月河曾于1962年至1963年就读于邓县一高中。那时的一高中所在地就是范仲淹创办的花洲书院,范仲淹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2005年,二月河先生为花洲书院之修复捐款壹万元

  花洲书院的求学生涯在先生的心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2005年4月6日,二月河回到了母校,参观了修复中的花洲书院,挥笔写下了一首《谒花洲书院有感》:“蹊径老塘犹存,残城老树相抚。春风阁前明月清新,百花洲上斜阳迟暮。四十载烟尘如昨,八百年游子归路。指点少小新学生,知否,知否?此是范子情断处。”

  在二月河的《百花洲情缘》一文中,他深情的回忆了自己在花洲书院求学时的难忘岁月,高度评价范仲淹的“忧乐精神”。2006年仲春,先生再次回到母校,挥毫为花洲书院题词“吾师吾母”。2005年二月河先生为花洲书院举办的“忧乐杯”征文大赛获奖作者颁奖

  二月河给予邓州的红学会很大的帮助,2008年9月,邓州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郝新超 将自己所写的《红楼梦形象随想》送到中国红楼梦学会,并提出加入中国红学会的申请,中国红学会的负责人向他介绍,二月河,王志尧就是南阳人,也是中国红学会会员,他们可以作为郝新超入会的推介人。于是,郝新超专程找到王志尧。但与二月河联系后,得知他在深圳讲学。这样,郝新超只好把《会员表》留在唐金清那里,拜托他请二月河签字后把表寄到北京。后来,唐金清来电话告诉郝新超:“二月河看了你写的那些札记,很高兴,已在你的会员表上签了字。”邓州红楼梦研究会,从召开成立大会,到为学会期刊题写刊名,再到邀请红学大家讲学,二月河先生都是热情支持,积极出席。2017年邓州市红楼梦研究会举办第三届《红楼梦》读书竞赛大会,大赛前邀请二月河到会致辞。因二月河正在郑州大学文学院参加毕业典礼,他就用用手机发送短信以示祝贺。

  无论是邓州籍作家周大新、还是邓州籍作家秦俊、周熠和窦跃生都是二月河的好朋友,众多邓州籍文学爱好者都聆听过二月河的教诲,这些文学新军有新的作品结集出版,只要想请二月河给写个序,二月河就会在百忙中停下手头的工作,拖着病体很细心的写一篇序言

  今年93岁的曹嘉信离休后住在南阳市梅溪路附近,曹嘉信1969年11月2日,奉调到邓县工作,任邓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副部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指挥长,1971年10月6日又担任引丹灌溉工程第二任指挥长,率领4万民兵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奋战多年,因此,二月河生前对曹嘉信非常尊重,时常陪着父亲凌尔文到梅溪路一家属院看望曹嘉信。

  二月河成名之后,虽已是“登泰山而小天下”,但他没有一阔脸就变,尤其在他“曹叔”面前,仍然是“乡音未改”,谦恭得如同一介平民。他不但将“落霞三部曲”赠送给了曹嘉信一套,又不断将散文新作送给曹嘉信,还亲笔画题诗赠曹嘉信。其画为重彩浓抹的两枚鲜红大桃,题诗为:“天上窃得蟠桃归,祝君福寿康且齐。”

  又赠曹嘉信一尺见方书法珍品硕大“康”字,亲笔题诗:“一个康字好,一个康字了。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若是求别利,利旁有立刀。”情之殷殷,尽在诗画中。(丁泽增 王春明)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