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下回分解”
时间:2020-04-24 11:38:1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韩心泽

  对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来说,童年的生活困窘颇多。

  生活艰辛,文娱活动也很贫乏。一旦有说书人来,就成了全村的一件大事,消息会迅速传开。傍晚忙完田里的活儿,扒拉两口饭,大家搬起凳子,早早地就把设在村部门口的“说书场”围得插不进脚。

  说是说书人,实际是在“唱书”,唱河南坠子。好一点的是一个人打板唱,一个人拉胡琴。一些眼盲的说书人,还一边唱一边拉胡琴,下面还得踩打脚梆子伴奏。

  那时候说书其实就是个“要饭吃”行当,说书人来了,村干部就帮他们挨家挨户收粮食,不分麦子玉米,每家一碗。说的时间越长,收到的粮食也越多。

  精明的说书人会故意在书中多设悬念。杨六郎正临险境,却被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搁下,另表穆桂英;穆桂英正生死难料,却又叉开说佘太君……被说书人吊着胃口就够急人了,更急人的是他们唱的多,说的少。唱,多为渲染气氛,表述人物内心,因而拖慢故事情节,且唱起来容易咬字不清,考验耐心也考验听力。农村有句话叫“说的比唱的好听”,用来数落说书人倒再合适不过。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收音机也在农村逐渐普及,说书人的身影就越来越难见到了。那时候,父亲去田间锄地总是带着他那台一尺见方的“黄河”牌收音机,这“话匣子”一打开,就可以缓解劳累,驱走寂寞。待到收工回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清凉山风阵阵,拂去身上的汗气。若此时收音机里刚好播放一段豫剧,父亲就会惬意地跟着哼唱。唱到得意处,会心满意足地对我说:“听听常香玉,一辈子不生气;听听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啊!”

  记不清什么时候,广播电台开设了“小说连播”节目,都是评书大家们录制的评书,像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传》等等。醒木一敲风雷动,折扇轻摇论古今,抑扬顿挫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掀开厚重的历史烟云,一个个鲜活地浮现。

  人穷书贵,读书不易,是“小说连播”滋养了我多年。那时候,中午一放学我就和爱听戏的父亲争收音机听书。父亲总是说声“这孩子真是小说迷”就让给了我,直到现在,父亲还经常在孙女面前历数我小时候听小说听坏了收音机的糗事。渐渐地,我一个没有通读四大名著的学生,竟能将四大名著讲得头头是道。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独具评书味的作文,频频被老师当范文批讲。

  上大学后,我一度放弃了收音机,因为学校图书馆海量的藏书,让我感到评书某些方面的单薄。参加工作后,一位老师赠我一台收音机。说是收音机,其功能早已突破局限,不但中波、短波、调频俱全,而且还能录音、下载各种音频。听书也从有什么听什么迈进到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的阶段。走在所居小城的街头游园,看到不少老人一边对弈或健身,一边听身边的播放器,任由袁阔成说他的三国、单田芳说他的隋唐,便不由在心中感慨:不用等待下回分解的时光,是如此祥和幸福!

  这些年,手机又为我提供了更为通畅的视听享受。《西游记》里说观音手托的玉净瓶能装下四海之水,我们掌中小小的手机,似乎也能装得下天下所有的知识。

  近两年,以提供可听内容为主的知识服务APP又异军突起。我们被知识服务APP推到时代的前沿去观潮,那里鲜活充足的知识就像氧吧里的氧气一样任由我们大口呼吸,尤其各类名家的课程不断推进着我们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更新。现在,已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轻松听书了,既能收获新知,还能缓解疲惫,实现时间的折叠使用,取得双倍的人生绩效。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