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境便是人境 ♣ 许 锋
时间:2020-06-08 07:37:56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中国人大约都喜欢喝茶。我在青年时,常喝“茉莉花”,因其香气馥郁,也或许以那时的收入,只喝得起它。兰州还有一种茶叫春尖,只知它是绿茶。兰州人喝春尖喜用“三炮台”,又称“盖碗”,和古人的喝法相似,带盖的碗子,内装春尖、枸杞、冰糖、桂圆、菊花,滚水浇入,只见嫩绿的茶叶缓缓展开,桂圆、菊花微微悬浮,两颗大枣“画龙点睛”,红溜溜的枸杞忽上忽下。此时,茶气氤氲,若人又坐于园中泉边,耳听鸟语啁啾,眼看蝴蝶萦绕,那种感觉的确“怡然自得”。

  绿茶中,上品应为西湖龙井。我多年前曾去过杭州,是否品过正宗的龙井,想不起了。倒是去年七八月间,从兰州开车返回路过陇南,在文县碧口镇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上了一次茶山。上山的路不窄但很崎岖,绕来绕去,绕到马家山龙池坪。起初很诧异,不知这个地方因何叫“龙池”,下车后友人遥遥一指,一片湖泊,顿然呈现,及至近前,杨柳低垂,碧水微澜——若从空中俯瞰,或如巨龙吐珠,“绿宝石”镶嵌于青山绿水间。这样的地方产的茶,必是好茶。我见到一位叫刘清成的茶农,他指着他的一片茶林,说那就是“龙井”。我走近仔细端详,又揪下一片叶子,使劲搓了搓,的确有龙井的味道。他种茶,炒茶,卖茶。他的茶,外形与西湖龙井一致,只因成色不同,有的一斤上千元,有的则两三百元。太贵的,我还是无福消受,临走,买了两袋一般成色的,回来一品,味道也还不错。

  岭南也有茶。粤东以单丛闻名。我去过潮州,我的学生王宏波在老家做过很多生意,有得有失,最后选择了“茶经”。在他的茶室,他一样一样介绍,我一杯杯品,有的浓香,有的淡雅,有的“煞口”,有的回味无穷。还有各种各样的名字,一茶,竟叫“鸭屎香”,我一愣,此名的确不雅。他却说,“鸭屎香”是凤凰单丛茶中的上品,名虽土,但“大俗即大雅”。

  这茶,都是他自己炒的。

  还有一个年轻人,叫程龙泉,是王宏波的朋友,80后。他们家三代开茶庄,名为“潮茗玉记”。祖父曾是一家茶庄的账房先生,后跟随制茶师傅学习焙茶、制茶技艺。父亲起初也参与茶庄生意,后见维修汽车生意好做想转行,被祖父“喝止”。到程龙泉这一代,更厌烦整日与茶“耳鬓厮磨”,只是,与当年父亲一样,他的“小算盘”也没打成。

  越香的茶,越考验炒茶人的耐性,不要说一般的年轻人,就算我“四十不惑”,也怕熬不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焙茶自然是一门技艺,随便干干容易,精益求精,很难。

  据他们俩介绍,炒茶,传统之法,以竹筐竹筛盛茶,以优质木炭阴火烘焙。烘焙之室,几乎全封闭,炭炉温度高达40几摄氏度。要焙好一条凤凰单丛茶,得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铁观音则需30多个小时,中途不能睡觉不敢打盹,只能偶尔出来透透气。

  我问王宏波,何不用电代替木炭?他说,用电优点是省时省工,但以这种“阳火”方式烤茶,火力持续,太猛;且电焙厨内存有死角,茶受热不均;此外,电焙厨密闭,不透气,这样炒出的茶死气沉沉,闷,不好喝。

  我便想到,人生如杯中之茶,有起有伏。起伏之间,或焦或躁,或静或恬,或醇或淡,正如焙茶中,用的是哪种火。

  茶境,便是人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