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 ♣ 刘传俊
时间:2020-07-02 08:02:40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高考推迟到7月举行。高考时间近了,看着莘莘学子忙忙碌碌进出校门的身影,当年那个少年的求学经历再次浮现于我的脑海。

  1979年7月上旬,少年冒雨赤脚,到离家十多里的学校参加两天初中升高中考试。考后进家,其父没问考得咋样。在父亲眼里,家里的男孩子上几年学识几个字就行了,回家干农活,农闲时跟他学木匠手艺儿,能吃饱穿暖就是好事一桩。这少年是初中复读生,跟我同村同队又是邻居。

  他清楚地记得,8月的一天晚上,天气闷热,喝罢汤,家里草房正间的桌子上,一盏煤油灯散发着昏暗的光。他和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在正间靠低矮木梁下用高粱秆织成的界墙边,铺开两张破芦苇席子准备歇息,忽听有人拍打树枝条编排的院门。来人是住同村的老师,几句闲聊,老师将一张通知书递了过来。原来,这个少年考上了全镇唯一一所高中!多天来的郁闷情绪,在这个闷热的夏夜,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瞬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涌动在他内心的暗喜。他看了又看格外耀目的盖着大红印章的通知书,小心翼翼叠好放进文具盒内时,父亲却叹了口气说:“吹灯吧,早点儿睡,明早还得去西洼锄地哩!”

  尽管那时考上高中的可谓凤毛麟角,但他没有过分张扬,照样和父亲一起出工。直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临近,他才知道父亲那晚叹气的缘故——为通知书上提到的三元五角学杂费发愁。他上高中要花钱,还有弟妹4个正在上学也得花钱,家里又是老缺粮户,买盐灌油靠卖几个鸡蛋换俩钱……父亲进入两难境地不能自拔。那晚,忙碌了一天的父亲,圪蹴在院中那棵弯腰老枣树下,憋了好久对他说:“娃儿啊,这个学咱能不能不上了?”这话让一直做着上高中美梦的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道:“上”!他父亲没再说啥,默默起身出去溜达——走东家串西家凑学费去了。随后,父亲又是拧经绳,又是织无边麦秆稿荐,做着通知书上要求的一切准备工作。

  9月1日天气晴好,如同他盼望了多日的心情。他斜挎着书包,背后是新稿荐,前系被单包裹的被子及部分原粮,独自向20多里地的镇高中走去,开始了艰苦而难忘的高中生活。吃的是自带粮食交伙房称重后换回的饭票,外带馍馍。家境好的带白面馍,次之带白面掺红薯面馍,最后是纯红薯面馍。男生全在教室打地铺,晚自习后把课桌拉开腾出地方,无边稿荐摊开铺挨铺,占空间小。遇到连阴雨和下雪天,教室地面湿漉漉的,潮湿、寒冷,长夜漫漫,男生自愿结合通榻就寝。他头朝外与一同学通榻在讲台处,严冬,不得不将课桌放倒抵御门缝溜进来的刺骨寒风。

  开学月余,学校分文理科,新生都希望留在理科班。学校自有办法,现场出理化题考试,按分数依次决定去留。他虽在理科班,但对入学以来的理化学习并不满意。他想去文科班的想法,令文科班主任大喜过望,速领他交接。尘埃落定,同一所初中考来的同学无不投以鄙夷目光。

  文科班教室里,他坐在末排门口处所剩最后的位置上。不久,摸底考试,在初中毕业班一直名列前茅的他,意外地在54人中排倒数第三。他自卑过,认为自己也许走差了路。周六傍晚进家,看到在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弟妹们视他为路标时,很清楚生活在这样的家境能出来读书,是全家倾力托举之结果,只能前进,不能蹉跎岁月。他将木匠父亲用凿子打孔时说的“前打后跟,越打越深”导入学习,分秒必争复习前段落下的课程,记重点要点,做题巩固,每晚睡前将当天学习内容在脑海过一遍。第一学期中考,在两个文科班中,他竟排名第三。他被调到第二排中间一个得天独厚的座位,直到毕业。

  大多时候,妈妈周六就蒸好了馍,最迟不过周日中午,保证不误他下午返校。全校300 多名学生,吃纯红薯面馍的共3位,他是其中之一。晚自习前把第二天早上的馍装入网兜交到伙房,一碗稀玉米糁配个黑馍就是一餐。一周两毛钱就够馏馍的费用,偶尔到街上买一毛钱咸菜就算奢侈。雷打不动每周背12个馍,冬天还好存放,夏天过了周三就会出白毛,馏时用挎包里层擦擦。周四,白毛变黑毛,再擦,颜色较深的部位用小刀削。周五,黑毛变暗红。周六,泛红的部位又变绿了,一个馍得剔除三分之一。周六中午馍不果腹,光盼下午早放学回家。一次,忘记把包内削下来的发霉馍块扔掉,他妈见了说:“你咋差心眼儿哩,出了毛都馏一下不就中了!”可他舍不得多花一分父母的血汗钱。

  他刚上高中时学制为两年,1980年9月实行三年制。他入学的四个班挑成绩好的和部分复读生组成文、理俩班,为三年级,其余两个班为二年级。他参加了1981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五次大考,镇高中考上的基本上都是复读生,应届毕业的他以316的总分落榜了。这年8月底,心有不甘的他去找老师想复读。学校明确答复可马上回校复习,并减免了高考成绩在300分以上学生的学杂费,他欣喜若狂。复读后,他心无杂念,记忆力超强,除期终考试以微弱差距屈居第二名外,其余均为头名。1982年7月,他与高考再次握手。考后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有天晚上,眼看要到家了,结果走进村内树林的小路,两眼骤然啥也看不清,背后发凉,发梢直楞。平时三分钟熟悉的路,这次足足摸索了20来分钟,直到拐个弯见一家窗户透出微弱的亮光……父亲说是太缺乏营养了!

  成功属于走过泥泞坎坷,勇于改变命运的强者。1982年高考,他以406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历史系录取,成为恢复高考后全村第一个跨入本科校门的农家孩子。接到通知书那一刻,他和父亲喜极而泣……火车终于载着他驶向了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