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牛年宜励志 ♣ 吴建国
时间:2021-01-24 08:57:16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牛,作为六畜之首,从古至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牛是勤劳与奉献精神的代表,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的亲密伙伴。

  牛属哺乳偶蹄目牛科,生活在世界上的有黄牛、水牛、乳牛、牦牛、野牛等品种。据说,它的祖先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原牛。虽然人类驯化牛的时代还不可考,但在世界许多人类居住的洞穴中,都曾发现过牛骨和有关牛的形象的壁画。专家推断,大约在5000至7000年以前,牛就已经被人类用作食物和运载工具了。可见,牛曾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也不断变化。最初,在采猎以及向农耕经济过渡时期,人们猎杀或者养牛都是为了食其肉,用其皮骨。后来因为牛力大,便逐渐发展为役用,成为最古老的交通工具,先是拉车驮物,后又运粮送兵、冲锋打仗。到春秋时代,“宗庙之牲,为畎田之勤”, 牛始用于祭祀天地日月、祖宗神庙的献牲,耕田种地。到了近代,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了耕牛的位置,牛逐渐又转向肉用和乳用。

  古往今来,人们与牛长期共处,结下不解之缘,对牛的深厚感情,使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赞美的诗篇。《诗经》中就有《无羊》篇,生动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等各个方面;南宋李纲的《病牛》诗则表现了牛的不辞劳苦、奉献到底的崇高精神。在古代的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牛俑、壁画牛、绘画牛、古币牛、牛形用具等牛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如战国晚期的牛虎祭案、汉代盛行的陶塑牛俑、唐代的五牛图。一代文豪鲁迅曾自喻为“牛”,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朽诗句。毛泽东同志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者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正是中华民族这种牛的精神,上下五千年,耕耘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牛不仅在我国受尊崇,在国外也备受尊敬。据《圣经》载,以色列人从埃及出奔不久,就利用黄金打造了金牛犊,当作耶和华上帝的形象来膜拜。在印度教中,牛是不可侵犯的圣物,因为牛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牛被视为神圣的兽类,不准鞭打、伤害和役用,更不能宰杀食用。逢年过节,要举行敬牛仪式,在公路上或闹市区遇到“神牛”,不论行人还是车辆,都要绕道回避。在南非,许多氏族以牛为图腾,中非有的部落尊称牛为“父亲”。

  牛是忠诚、勤奋和财富的象征,是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和奉献的代名词。正如我们的人生,只有经过勤勉的奋斗、耕耘,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而表现出的少索取,脚踏实地的那股劲儿、那种精神和品格,也成为我们推崇和倡导的一种精神符号、一种品格。人们并以此激励、鼓舞斗志,“做革命的老黄牛”“为人民拉车永不松套”“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就是充分的体现。

  现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正是“老黄牛精神”换来的。“老黄牛精神”不仅成就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更成就了一种作风、一种修养、一种风格、一种勇于接受一切挑战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此,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目标,以此来积累财富,奠定基础,获得信心,继续奋斗,向着更大的目标进发。

  牛奋四蹄迎春来,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充满期待,有所期许。牛年,我们不妨以牛为勉,实现这些美好愿景,我们要做“老黄牛”,不懈怠不叫苦,不用扬鞭自奋蹄;要做“孺子牛”,少些争名逐利的虚荣心,多些求真务实的“傻劲”;要做“初生牛”,抛掉畏首畏尾、左顾右盼的暮气,长点开拓创新的“牛脾气”。只要人人如此,这个牛年就会更有盼头,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中国这个“大家”就会更强大,就会谱写出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