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名医张仲景 ♣ 王 剑
时间:2021-04-04 09:47:09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东汉时,南阳郡有个郎中叫沈槐,七十多岁了,没有子女。他整天发愁医术无人继承,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但谁也看不好,老先生的病竟越来越重了。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的郎中,他仔细察看了沈槐的病情,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五斤,做成丸粒,外边涂上朱砂,让病人一顿吃完。

  沈槐看了药方,觉得很好笑。就让仆人把做好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把青年郎中嘲笑一番。他一心只想着这事可笑,竟把原来忧虑的事全抛到脑后了,不知不觉病竟然好了。

  这个看病“不走寻常路”的年轻郎中,就是张仲景,东汉涅阳(今河南邓州)人。他从小博览群书,当从史书上看到扁鹊行医的故事时,对扁鹊精湛的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当时,南阳郡有一位名医叫张伯祖,医术很高,经他诊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痊愈了。张仲景诚心诚意拜到张伯祖门下,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炮制药材,都比别人格外用心。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没过多久,张仲景就在南阳一带小有名气,医术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张仲景看病不拘成法,简单实用,一个药方上通常只有几样药材。有一天,他诊病时遇到了一位大便干结的老人。用泻药吧,病人身子虚弱,怕有生命危险。正在为难之时,他看到窗外有一群蜜蜂正在嗡嗡地采蜜,似有所悟,连忙让弟子取出蜂蜜放在铜盆里温火慢熬,受热的蜂蜜开始浓缩变干,张仲景将它搓成细长的条块,塞进了老人的肛门内。过了半个时辰,老人体内的大便终于顺利排出。这种疗法,就是今天“灌肠疗法”的由来。

  张仲景医术高超,孝敬父母,南阳郡向朝廷推荐人才时,就把他举荐为“孝廉”。后来,朝廷任命他到长沙做太守。张仲景虽然进入了仕途,但并没有荒废医术。有一次,他下乡察看时,听说当地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对治疗扼背疮很有经验。他立即换上布衣,登门求教,对“王神仙”的治疮疗法用心加以研究,获益很大。

  长沙百姓听说张太守医术高明,纷纷登门求医。但在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当官之人不能随便进入民宅。一心想为百姓解除病痛的张仲景,无奈之下就让衙役贴出告示: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专门请有病的百姓前来。张太守端坐在大堂上,挨个为百姓诊治。老百姓听到这个喜讯,无不拍手称快。于是,每逢初一或十五,长沙太守的衙门前便聚满了来自四面八方求医看病的百姓,有的人还从数十里外一大早赶来。张仲景的这一举动,首创了名医坐堂的先例,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

  当时,各个州郡经常有瘟疫流行,很多人因此而丧生,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每次瘟疫到来,“村村闻哭声,家家戴重孝”,甚至达到“十室九空”的程度。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暗暗发誓:“我是个医生,治好瘟病是我的本分!大丈夫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于是,他毅然辞去官职,一方面“勤求古训”,反复研读《素问》《难经》等医书典籍;另一方面“博采众方”,对民间习用的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诊法,“考校以求验”。并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刻苦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仲景终于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此书16卷,收录方剂269个,它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伤寒杂病论》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医学典籍,被誉为“方书之祖”“万世宝典”。其影响“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张仲景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医圣”。

  晚年,张仲景回到了家乡南阳。当时正值冬至,乡亲们的耳朵都生了冻疮,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张仲景不顾旅途劳顿,吩咐弟子在院中搭起棚子,支起大锅,把羊肉、干辣椒和祛寒的药材一并放在锅中熬煮。然后,把羊肉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放进锅里煮熟。每个生疮者可领到一碗药汤、两个娇耳。病人吃了娇耳喝了热汤,顿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冻疮很快就好了。现在,北方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巧的是,张仲景去世那天也是冬至日。人们都赶来为他送葬,还把他的坟圆得大大的,并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座庙,这就是医圣祠。医圣祠的大门为仿汉建筑,博大雄浑,巍峨壮观。一对子母阙耸立门前,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

  “志剪伤寒,呕心医术作杂论;方循辨证,献爱黎民坐大堂”。人们来到这里,瞻仰先贤,也为“万世医宗”张仲景送上由衷的敬意。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