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条河 □郭炳飞
时间:2021-04-17 06:23:3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那条河,从伏牛山南麓的栾川发源,曲折蜿蜒,穿嵩县城而过,聚而成湖,过伊川、跃龙门、汇洛水,冲入黄河母亲的怀抱。那条河从远古奔袭而来,汇聚了神话传说、融入了诗风词韵,沉淀出历史文化,成为河洛文化重要的一翼。

  在碧波的荡漾里,我走过那条河。绿色发展的春风,唤醒了河岸的一切,几天前还是一片青灰的水墨画,一场滴滴答答、平平仄仄的春雨,就把它涂抹成色彩斑斓的油画,绿柳拂堤、桃红李白、远山含黛。新建的湿地公园,逐水而修,生态步廊、亲水栈道,五步一景,十步一画,步移景换,美不胜收。河畔的十里桃林,夭夭灼灼,芬菲烂漫,天空明明净净,湛蓝澄澈,红粉与蓝颜相遇,如同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河滨的白鹭洲,芦苇青青、水草丰美,国宝级的保护动物秋沙鸭在这里安家,黑鹳、金雕在这里游弋、振翅、翱翔。白鹭时而凌空而上,时而盘旋低飞,洁白的鸟影在天空熠熠生辉。水天一色、水城相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走过那条河。时光深处,苍茫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在伊河的涂山,会盟诸侯,凿开崖口,一泻汪洋。在伊水边的涂山,他娶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生下了夏朝的国君启。大禹不仅连克四阙,凿通了伊河,也凿开了夏王朝的道路。此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恣肆愤怒的伊河变得温良而静好。而历史总是恢弘而诡谲,在伊水之滨的莘地,商汤为求贤能,骑着白马,数次穿梭于空桑涧,终聘伊尹为相。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商灭夏,而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相、王师、厨祖。滔滔的河水记录着历史兴亡更迭,而这条河也因为他的姓,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伊河。春秋战国诸侯的混战,让箭响马到、英勇善战的陆浑戎,从千里之外的敦煌驰骋到伊水腹地。在这里,他们阻挡住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步伐,最终融入中华大家族,成就了一个美丽湖泊的名字——陆浑湖。一直深信山水风物富含哲理的邵雍,游历洛阳之后,深信“水抱有情为吉”,选择伊河岸边而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选择在崇山之阳、伊水之滨而葬;晚年的白居易,每每在龙门看到八节滩的暴戾,心中隐隐痛苦,选择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便在伊河龙门的香山终老,号“香山居士”。洪流滚滚西来,经过金戈铁马的洗礼,历史文化的冲刷,这条河变得更丰盈而充沛。

  在诗词的氤氲中,我走过那条河。透过迷蒙的千古风尘,涂山女因思念大禹而唱出的“候人兮猗”,极其简短,说白了只是两个字:“等你。”“三涂雾雨”里弥漫着涂山女等你不来、盼你不归的丝丝伤感。作为中国第一首可以记载的情诗,成了爱情诗之规格和气质的圭臬。伊水东岸的九皋山,老子驾鹤而去,“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名句被《诗经》永久地传唱。晚年被贬的程颐想在洛阳讲学,好友文彦博将自己伊阙的一座“别墅”,连同“粮地十顷”送给了程颐,从此就有了著名的程颐、程颢广授门徒的“两程故里”。理学在这里发源,带着程门立雪、如坐春风的故事从这里出发,顺着默默流淌的伊河,奔向华夏。李白在这里送别好友,吟出“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杜甫在这里思念弟弟,唱出“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白居易饱食闲坐,诵出“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李商隐归隐田园,郁郁不得志,咏着“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河水浩浩东去,裹挟着诗词歌赋,汇聚着道儒释,与洛河交汇,沉淀出古老的文明。

  走过这条春意微澜的河,走过这条历史奔流的河,走过这条诗意流淌的河需要几分钟,需要一生,一个世纪、一千年……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