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牛半窑发家之谜
时间:2021-04-18 19:44:07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在淇县庙口镇形盆村北地,有一通与众不同的墓碑,其碑高3.3米,宽约1米,厚0.3米。碑头、碑身、碑座与供案用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碑身及周围雕刻的山、水、兰草、梅花、喜鹊、仙鹤、松柏、杨柳、麒麟等造型逼真、活灵活现,精美绝伦。

  该碑头上镌刻“永言孝思”四个篆书大字,正文为竖行阴刻文字:“皇清处士显考牛公讳天培字秀山显妣杨、窦、王、张太君之墓”。落款时间为“乾隆三十八年立”。

  高大豪华气派的石碑在墓地的碑林中显得卓尔不群,此人为何方人士?生前又有怎样的经历?

  01

  据《牛氏家谱》记载,清初,牛天培的爷爷牛加福带领全家从河南林县逃荒来到淇县形盆村,并在此扎下了根。

  传说,靠种地为生的牛天培弟兄到了该成家时穷得盖不起房子。由于形盆村具有陕西黄土高原的地貌,适宜挖窑洞居住。牛家因人丁增加,需要开挖新的窑洞。挖窑洞虽费力却省钱,实用。在挖窑洞时,牛家挖到一孔被封闭了的旧窑洞。这让牛家人不禁一阵欢喜,要知道,挖一孔旧窑洞比挖一孔新窑洞能省很大的力气,谁知,让人欢喜的事情还在后边,当他们把这个旧窑洞的封土挖开之后,发现里面堆放着半窑洞的箱子,打开箱子一看,全家人都惊呆了,里面竟然全是白花花银锭!牛家人狂喜之余,并未声张。一是担心银子的原主人会找上门来,二是担心会招来恶人的觊觎或土匪横祸。

  牛家人对外守口如瓶,低调行事,从不显山漏水,依然住着窑洞,吃着粗粮,种着田地。他们把这些银子逐步用来购买土地,置办房产,给人一个慢慢发家的印象。后来时间长了,牛家挖窑洞挖出半窑银子的故事还是传了出去。从此,牛天培的名字也逐渐被牛半窑所替代,其本名牛天培反倒无人提及了。

  按照当地的传说,这半窑银子是从国库里拨出来的军饷,官军在运送这笔军饷前往山西途经形盆村时遇到战乱,为确保军饷安全,官军就地挖土窑将银子藏了起来。后来战局越演越烈,这笔军饷再无人问津,时间一长谁也不知银子具体藏在了什么位置。最终让牛半窑拣到了。

  02

  西形盆村牛家大院在淇河两岸远近闻名,是牛天培和弟弟牛天佑用意外得到的半窑子银子建起的一处深宅大院。

  两兄弟在形盆村中心地带斥巨资建造了并排两处豪华庄园。庄园前院临街,后花园至村北边。五进院落九门相照带后花园,气势恢宏,建筑设计精美多姿,令人叹为观止。大院始建于清雍正12年,至清乾隆5年建成,前后共用了六年时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牛家大院仍保存较好,如今,两家大院的配房大多已经残破,有的院落已经无存,只留下两座主房高大威武的矗立在那里。另外,尚留存的几间配房也十分精致细密。这两座主房窗下都是五层石墙砌就,砌墙的石料十分讲究,一寸三线,石缝细密。一层窗台和二楼马门均为下铺石、上斗板。斗板上均刻有花边图案,墙角房檐处均有神龛石雕,上雕有象征吉祥的动植物图案。据村中老人回忆,两家大院的正门原来都有一座堂皇气派的门楼,门楼及旁边的院墙上都是青瓦翘檐。门前有九级青石台阶,上马石和上轿台分列台阶两旁。院内迎面有两根方形石柱,两柱中间装有隔扇,正中为板子门,板子门平时不开,家人和一般外人都走柱子两侧,有重要官员或社会名流造访或家中有重大活动时才开放通行。

  现存的房屋门额斗板石上,分别镌刻有“燕翼贻谋”、“堂构衍庆”、“式糓永传”、“攸宁求庆”等题字,“燕翼贻谋”,指为后嗣作好打算。“堂构衍庆”,意为我继承了祖先的遗业,还望祖先的福气绵延后世。“式糓永传”,乃福禄永传之意。“攸宁求庆”意为在安宁中在顺其自然中求福求贵,不要去强求的意思。这几处题字寓意深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从这些言词中,可以透露出,牛家发家的原因似乎与飞来之财有关,而不是靠倚仗权势、巧取豪夺得来的富贵。

  03

  不过也有人说,牛半窑挖银子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他能够建起规模如此庞大的宅院,也可能是继承了祖上遗产。他的祖上曾有多人是朝廷命官,他用祖上积攒的钱来盖房子也未尝可知。

  《牛氏家谱》载,牛加福有子牛光弼,为牛氏第十三世。牛光弼生有两个儿子:牛天培、牛天佑。牛天培的始祖牛川有3个儿子、18个孙子,这18个兄弟是最早的‘打锅牛’。牛川是河南尉氏县人,牛川在元朝泰定元年考中进士,后担任河南府教谕一职,不久调任山西洪洞县知县,举家迁居洪洞。牛川有3个儿子,分别名为牛洪、牛裨、牛超,这仨兄弟都是元朝至正年间的进士,老大和老二曾任翰林院编修,老三牛超是个武进士,战功卓著,被封为征南大将军,后又被封为满汉大将军。他们兄弟三人每人都生育了6个儿子,堂兄弟一共18人。这18个堂兄弟打锅分家后各奔东西,后人称他们为“十八打锅牛”。

  关于“十八打锅牛”当年打锅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有“元末避难说”、“明初避难说”和“明初迁民说”。

  “元末避难说”来源于“猛牛扑帝王”的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反元力量日益壮大,成为元顺帝的心头大患。据传,有天夜里元顺帝梦见一头猛牛两肋插刀向他扑来,顺帝一惊而醒,召集大臣们圆梦。有位大臣说,“牛”两肋插刀代表“朱”,说明现在有姓牛的大臣暗通朱元璋与元朝作对。顺帝听信此言,对在朝为官的牛家三兄弟起了疑心。牛家为防迫害,决定立即分家各自逃离。

  “明初避难说”则说的是,元顺帝时期的征南大将军牛超勇猛善战,他曾在战场上与朱元璋对阵,将朱元璋打落马下。死里逃生的朱元璋对牛超的武艺非常敬佩,他当上皇帝后欲启用牛超。而牛家人害怕遭到朱元璋的打击报复,遂打锅分家,逃离家园。

  “明初迁民说”与上述说法相比较或更可信。据曾参加过全国打锅牛历史文化研讨会的淇县形盆村牛氏后人牛凤贵介绍,全国“十八打锅牛”后裔各支派传承的家谱中,多数家谱都有类似这样的记载:明初洪武大迁民,十八支祖奉旨迁民,于洪武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东迁。他们同路而行,同锅食、同店宿,在河南汜水县十里长亭处依依惜别,将随行携带的铁锅打烂,每支各执一片,日后好以此相认。

  在打锅牛家族中口耳相传的说法比起家谱记载则要翔实一些。传说明初荥阳一带盗匪猖獗,牛家作为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在明初大移民运动中遭到打劫,18个兄弟与贼人打了三天三夜,他们眼看势不能敌,遂将一口铁锅打碎后各自带着锅片远走他乡。后来,天下太平,打锅牛的后人互通音信后携锅片对锅相认。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