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记忆 □郭明君
时间:2021-06-17 09:46:12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自然对麦收有着独特的感情和记忆。

  每年的农历五月仲夏时分,天气开始炎热起来。走在广袤无垠的大地,随处可见黄澄澄、金灿灿的麦田,在微风吹拂下,唰唰作响。

  “杨花落尽子规啼。”暖风熏蒸的五月,“一夜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炎炎夏日,晴空万里,“呱呱呱咕,呱呱呱咕”的鸟鸣声,偶尔在天空飘过,时而向南、时而向北,时而向西、时而向东。有经验的农夫会说,小麦快熟了。

  一位诗人有感于麦收农事,写了这样一首诗:金黄遍地艳阳天,千载辛苦万户欢,社稷政通天下顺,麦收吉日庆丰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是国人发自内心的赞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用来表现农村沧桑巨变,不也恰如其分吗?

  小时候割麦,还属于集体劳动。早晨天刚亮,生产队的钟声就响起来了,男女老少齐出动,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开镰作业,可以避开太阳的灼烧。麦子割到半晌,队长号令大家到树荫下小憩,舒展一下筋骨。麦地紧挨着机井,大家口干舌燥时,就对着水泵猛饮几口清凉的井水,劳累和烦躁瞬间化为乌有。稍微休息之后,接着干活儿。按照队长要求,谁割的麦子,谁要用手拢起来,捆成一捆一捆的麦个儿,等生产队的牛车一到,大家分头把成捆的麦个儿装上车。

  麦收是“三夏”最繁忙的时候,几乎没有大休的空当。麦子进场后,就要马不停蹄抢时间赶进度,趁天气晴好,抓紧晾晒、翻晒。一两日后接着碾场、打场。那时脱麦籽全靠牲口拉着石磙反复碾压。石磙碾压不干净的,再用杈挑出来人工进行摔打,直到麦穗上的麦籽全部脱落。

  麦收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扬场。别小看这个细节,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扬场时,队长要挑选五六个体力壮、有眼力的“老把式”担当此任。碾压好的麦穗,麦籽从麦穗中分离出来,麦场上就铺展开一片黄澄澄的麦籽了。当看着扬好的像小山一样的麦堆,人人脸上无不绽开喜悦的笑容。

  乡下的麦收故事可谓多姿多彩,有些事看起来不足挂齿,但却丰富了儿时的记忆,说来十分有趣。一个是捉老鼠。另一个是逮麻雀。说来也怪,每到麦收时节打麦场上成群结队的麻雀就会蜂拥而至。为避免麻雀叼食麦籽,我就和生产队里的饲养员一起想出了逮麻雀的锦囊妙计。用喂牲口的竹筐子反扣,用一根小竹棍把竹筐斜支起来,下面撒一些麦籽,然后在竹棍上系一根绳子,人躲在不远处盯着,全神贯注地等待麻雀进圈。当麻雀钻进竹筐底下叼食麦籽时,我就用力一拉,麻雀就束手待毙了。

  为庆祝麦收成果,麦收基本结束后,大队就破例邀请公社放映队到村里放映电影。当时,村里文化生活比较贫乏,麦收时节看场电影算是大队部为社员们定制的一道文化大餐。露天放电影,别有乡村特色,社员们消夏纳凉之余,放松一下紧张劳累的心情,实属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时间虽过去多年了,但那场礼赞丰收、犒劳农民辛苦的电影时刻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意蕴深长。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