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有风险,你注意到了吗?一文了解“荔枝病”
时间:2018-07-24 18:13:55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史华

  豫网(豫网-河南门户 史华)据营养学家统计,每 100 克荔枝肉含糖类 13.3 g、蛋白质 0.7 g、脂肪 0.6 g、钾 193 mg、钙 6 mg、铁 0.5 g、镁 17.8 mg、磷 34 mg 及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果胶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

2.png

  荔枝以其甘甜细滑的口感,鲜艳的色泽,晶莹剔透的果肉,丰富的营养而成为水果中的上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荔枝也赞誉有加。炎炎夏日,来颗冰霜荔枝,岂不美哉?但,不能多吃,否则很可能会患上荔枝病。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二病区主任宁静介绍荔枝病原为产地地方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该病在非产地亦可发生。

  荔枝病: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是一种由于吃荔枝引起的低血糖症,它的致病原理尚不完全明确。患者表现为吃荔枝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 乏力、心悸等症,感到饥饿,口渴或腹泻。严重者又突然昏迷、抽搐、瞳孔缩小, 甚至呼吸衰竭等。

  荔枝病特点:

  1.荔枝病不是传染病,与吃荔枝有关,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发病。连续几天或一次大量吃荔枝后容易发病,特别是儿童。

  2.患者在吃荔枝期间饭量减少,甚至不想吃饭,常在清晨突然发病,自觉头晕、恶心、无力、出汗,可突然昏迷、抽搐,瞳孔散大,生理反射消失或减弱,无病理反射,心率快,心音低钝,但常无心律异常,化验检查时,血糖明显降低。此外,常见肝肿大,肝功能损害。

  3.低血糖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对整个疾病过程起重要影响。因此,迅速纠正低血糖是抢救荔枝病人的关键。

  4.由于低血糖,可继发引起全身功能和物质代谢紊乱,患者常出现脑水肿、酸中毒,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给予葡萄糖治疗后仍昏迷的病人,可能已发展到脑水肿阶段。

  荔枝为什么会诱发如此严重的低血糖呢?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查阅国内文献普遍认为是:荔枝富含果糖,果糖不能直接为机体利用,必须经由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直接为人体所利用。一旦过量食用荔枝,便会有大量的果糖等待肝脏进行转化,果糖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一些人尤其是儿童对果糖的转化能力较差。

  同时果糖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引发低血糖反应。而且进食荔枝过量影响了食欲。但是此观点无法解释,其他富含果糖的食物:比如蜂蜜、西瓜等,为什么不引起低血糖。

  总体来讲,把低血糖的责任推给果糖,站不住脚。

  2.2017 年 4 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研究报告更加有说服力: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 A(降血糖素 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抑制了正常的脂肪氧化和糖异生,加剧了夜间空腹期的低血糖,破坏了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和爆发性脑病发作。而且在未成熟荔枝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容易患病。

  “一颗荔枝三把火”: 荔枝成熟期恰逢夏季,是一些酷暑疾病的高发期,加之荔枝的含糖量在水果类里属于比较高的,而大量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会影响身体代谢,如果身体又缺乏维生素 B,免疫力较差就容易滋生炎症。比如吃完荔枝没漱口,口腔内的糖分很多,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比较容易发生口角炎、喉咙痛、生疮等。

  为了避免吃荔枝引起口腔炎症和发生荔枝病,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不要过量:营养师协会建议,成人每天摄食水果 200~400 克即可,而进食荔枝等糖分高的水果,进食量最好不要超过 300 克,儿童一次不超过 5 颗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4.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病人不要食用鲜荔枝。

  5.适当降火。适量服用绿豆汤或绿茶水以减少吃荔枝引起的上火症状。

  6.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头晕、乏力、出虚汗等),可喝些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小贴士:荔枝如何挑选与保鲜?

  一看。凹凸不平纹路深的荔枝,通常果核较小。荔枝的龟裂片相对较大并且规则,口感相对较好。二捏。捏荔枝底部,能够明显感到坚硬的说明果核较大,捏起来偏柔软说明果核较小。三摸。水润圆滑的荔枝新鲜,若荔枝果皮发干,那么这种荔枝一定是储存了很长时间,不新鲜了,购买时一定要避免。

  荔枝保鲜小窍门:

  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可以把荔枝喷上点水装在塑料保鲜袋中放入冰箱,利用低温高湿(2~4℃,湿度 90%~95%)保存。将袋中的空气尽量挤出可以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速度,提高保鲜的效果。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