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色足迹 悟红色精神|工作中切实践行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时间:2018-09-01 09:24:09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杜晓燕

  豫网(豫网-河南门户 杜晓燕)2018年8月3日—8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接受了南水北调党性教育,时间虽短但感触较深,收获颇丰,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供水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大的调水工程,也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在这项世界级超大型治水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过程中形成的南水北调精神:即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移民工作精神和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

  党性教育中,李英世教授以《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共筑中国伟大梦想》为题进行了专题授课,李教授就南水北调的基本情况、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听完李教授的授课后,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内涵实质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随后,我们先后对南阳市博物馆—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内乡县衙、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大坝等进行了实地参观及学习,对于先人们鞠躬尽瘁、为国为民、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和思考。

  一是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在武侯祠学习了三国名相诸葛亮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诸葛先生六出祁山、克定中原、治国理政、亲力亲为、匡扶韩式、矢志不渝,他所表现出来的执着、敬业和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

  二是心系百姓、执政为民。在内乡县衙,有副名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副联告诫官员要淡化“官本位”,轻个人荣辱得失,重一官之责,视百姓为根本。“清慎勤”的官谏。清就是清廉,慎就是谨慎,勤就是勤勉。内乡县衙中的戒石铭文化、对联文化,实乃为衙门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它的历史渊源,借鉴它的历史文化,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了古代官吏的政治生活状态,感悟了做官一定要心系百姓,廉政执政为民的思想。

  三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丹江口水库,可以说南水北调中线向京津冀豫调去的每一滴水都是丹江口移民的血泪,没有丹江口市几十万移民的背井离乡大搬迁,就不可能有今天甘甜的丹江水滋润北方。在移民过程中,广大移民干部,坚持一切围绕移民,一切依靠移民,一切服务移民及上级提出的“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工作原则,千言万语做工作,千山万水送移民,千辛万苦办实事,用汗水和泪水,用热血和生命创下了催人泪下的移民工作精神,在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在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件情况下,却有10余名移民干部倒在工作岗位,有100余人因此负伤,300余人劳累晕倒。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诚担当、攻坚克难的移民工作精神深深打动着我,使我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奉献,担当、协力、共赢的精神和理念。

  四是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的取水口,被称为水龙头。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供水直达中国北方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远期年调水130亿立方米。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丹江口水质监测站,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内的28个水质监测指标,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国家一类标准,仅在汛期总磷和高锰酸盐两项指标属于国家二类标准,高于调水要求的三类水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成果来之不易。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施工技术人员艰苦奋斗,创新求精,施工人员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祖国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珍惜千千万万人民的劳动成果。

  三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南水北调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强了党性教育,增强了党性修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践行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为医院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是忠诚担当精神。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移民和干部们的忠诚担当,反过来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有担当精神,克难攻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二是创新精神。南水北调工程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我们在创业中要发扬这精神,敢为人先,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拼搏;三是奉献精神。淅川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失去家园,割舍亲情,远走他乡,就是为了受水区的人民能够喝上清澈的丹江水,这是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去学习。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