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时 这样做可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时间:2018-09-21 07:44:0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李淑丽 荣文翰 陈燕

  连续数天的绵绵秋雨,一天中早晚温差最大可达15摄氏度左右,致使我省各大医院心脑血管病人的就诊率和住院率骤然增加。据此,记者采访了我省多家医院的知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就三伏天过后的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人如何远离这个高发期进行了采访。

  现场目击:心脑血管病人扎堆

  9月17日,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二院)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门诊,记者看到因早晚温差过大,而致使血压不稳定,出现胸闷、头晕的一些老年人,早早地坐在了诊室门口的候诊椅上等待就诊。

  郑州市二院大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范萍告诉记者,今年三伏天刚过,早晨的气温下降很明显,特别是近段时间连续数天的绵绵秋雨,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的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前的一个预警期。此时,一些有经验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前来医院咨询现服药的用量和调药问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末初冬气温骤降的心脑血管病高发期,一些健康意识比较强的老年人,也自觉地前来咨询。

  范萍说,最近,医院心脑血管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高,其中大多是因天气骤然变化,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引起的心脏不适患者。

  专家解惑:血管剧烈收缩是主因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七院)心内科门诊候诊区,记者也看到了相同的情况。

  郑州市七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赵育洁介绍,近段时间之所以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是因为此时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秋季的寒暖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心血管疾病患者防不胜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凌特别强调,此时,晨起气温低,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再有,此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专家提醒:六步法预防高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崔书克说,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那么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可怕,如何渡过这个“危险潜伏期”呢?李凌、范萍、崔书克、赵育洁给出了答案,她们说,依据季节变化,适当改变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可以强身。要预防需做到以下六步。

  第一步,预防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

  第二步,慎早锻炼。早上气温较低,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建议市民天冷时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锻炼。锻炼要以室内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易引发心血管供血供氧不足。

  第三步,减少食量。因饮食过多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之外,还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大脑早衰等多种问题。

  第四步,控制血压。气温起伏较大时,血压会升高,很容易造成冠动脉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梗或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

  第五步,适量饮水。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的病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可适量饮用0.9%含盐饮料,口感微咸即可;如果血糖不高,可以喝一杯温蜂蜜水,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和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心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稠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以每日排1500毫升尿为宜。

  第六步,常备药充足。气温骤降时,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而且心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因此,常备一种效果好的心脑血管病专用药很有必要。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