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千古留墓,不如及时尽孝
时间:2017-03-26 16:22:30 | 来源:豫网 | 作者:王恩亮

  昨天,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意味着自然葬——这一新的殡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3月26日《北京晨报》)

  北京首推“自然葬”,它的与众不同在于,一方面,安葬费用全由政府买单;另一方面,它采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同时,整个葬区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只是一片草坪。如此一来,它不仅解决了“死不起”的问题,也化解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盘的尴尬,委实很值得推广。

  一提到推广,相信有些人会接受不了,毕竟,这种安葬方式是以不留骨灰、不设墓碑墓穴为终结的。会让亲人觉得,逝者这样走了连个“家”都没有,还谈何参拜和祭祀?未免衍生出不敬不孝的愧疚乃至负罪感。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些想法是多余的。一则,安葬逝者应该说是子女尽孝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生前尽孝是最长远的,也是最重要的,死后安葬不过是让逝者入土为安的最后一孝。因此来说,与其追求让逝者墓下有“家”,不如做好生前赡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父母在世时不敬也不孝,等他们过世了却不惜重金厚葬。这样有意思吗,谁会认为他们这是真孝?无非是摆个样子给人看罢了。

  二则,逝者没有“家”,的确会带来参拜无去处、祭祀无跪点,甚至引发上错坟的尴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参拜和祭祀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是缅怀和寄托哀思。而缅怀和寄托哀思,最关键的是心里有,并非一定去坟前。由此可见,心里有在哪儿都能祭拜,心里无去了坟前也白搭。何必要在乎有没有墓?

  三则,人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过那一天。同样,坟墓修建的再牢固,也躲不过三代就消失。试问,有多少人还能找得到老爷爷的坟墓,又有多少人还去祭祀他们?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死亡会一代接着一代,坟墓消失也会一茬接着一茬。既然坟墓不能永久,祭祀不能时代沿袭,而且总有一天会被逝者的后代遗忘和遗弃,那何苦浪费那么多年的土地资源,仅为制造一个又一个谁也不想看到的荒凉?当人们想通了这一点,自然就会觉得,与其千古留墓,不如及时尽孝。到那时,返回头来再看自然葬,估计也就没啥纠结了。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