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市场育好种(三农杂谈)
时间:2018-05-27 07:05:1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

  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同样种瓜,“中国西瓜之乡”河南夏邑的西瓜与众不同,个头适中、汁多肉甜,年年市场俏销。正是得益于优质品种,全县西瓜面积超过10万亩,年收入12亿元。良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某种程度看,农业竞争也是种子竞争。笔者下乡走访听到一些饲料企业负责人抱怨,玉米分为硬粒型、高油型、粉质型等品种,其中粉质型玉米不仅易保存,而且有助于畜禽消化,是理想的饲料原料,但目前市场上这样的品种太少了。种出来不对路,难怪许多农民的玉米卖不上价。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实现品种全部自主选育,蔬菜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达到87%以上,不仅让自己“饭碗”端得更牢,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来了。但也应看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种植结构在调优,生产方式在调“绿”,农业生产从单纯追求质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作为上游产业,种业能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需求?从实际情况看,种业产业发展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单纯关注高产指标,对优质绿色品种选育较少;大路货品种多,特色专用品种少,种业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生产和科研“两张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育种的不卖种,卖种的不育种”,种子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种业不仅要看田间地头,解决“种什么”,也要看居民餐桌,解决“吃什么”。要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研体制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各地要因地制宜,把市场空白点作为创新突破口,明确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提高奖酬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要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搭建转化平台,促进实验室和企业有效对接,这样才能把论文写在广袤田野里,让适应市场需求的好种子真正落地。

  壮大种业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经过近些年发展,种业企业个头越来越大了,净资产达1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数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企业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加,育种水平大幅提升,超过一半的国审玉米品种、超过2/3的水稻品种都是企业选育的。同时应该清醒认识到,新一轮的种业科技创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球企业积极布局,抢夺技术制高点。站在新起点上,国内种业企业应怀有忧患意识,苦练内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在关键技术和环节上下“绣花”功夫,才能在种业竞争的大潮中奋勇争先。政府可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必须强之又强、优之更优,久久为功育好种,把更多的“金豆豆”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