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也要启蒙心智
时间:2018-08-08 06:47:3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王俊杰 朱晓杰

  不少乡村之所以发展缓慢,贫困落后,不仅与自然环境恶劣有关,更与贫困的精神文化不无关系。这种贫困文化无所不在,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生活其中的人,使其思维、心理、行为、价值观等受其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这种落后的思维方式和消极的价值取向,仍是个人、家庭、社会贫困的根源。因此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必须先从文化化人入手,启蒙心智,扫除深植于农民灵魂深处的穷根。

  文化如同土壤、血液不断浸染、影响着人类的灵魂,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人文环境和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实质就是“化人”,用先辈积攒、沉淀下的理性和智慧,引导、启迪后人的思想,促其成长、开明、开化。文化的这种影响力虽然不像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那样露骨和咄咄逼人,但是它的支配力和统摄力却一点不亚于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甚至比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更深入、更持久。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隐藏在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背后,不露声色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递着其内在理念,并根植在社会主体的灵魂深处,形成其独有的文化基因,在和颜悦色中实现着对社会主体的控制和支配。

  在一些农村,贫困的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消极保守,听天由命。恪守陈规,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守土守常,求稳求全”。害怕冒险,消极无为。二是行为上得过且过,好逸恶劳。没有紧迫感和时间观念,反应迟钝,办事拖沓,行为懒散。三是生活上爱慕虚荣,盲目攀比。农村地区攀比之风盛行,越是贫困越要讲面子,讲排场,婚丧奢办,铺张浪费。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从心智上脱贫,即使通过偶然的机遇或者外力的帮助,获得暂时的脱贫,但返贫现象很难根除。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人”,如果不能使人们摆脱落后愚昧的思想状态,再多的优惠政策也只能是事与愿违,无法持久。因此,改变农村的贫困环境应首先根除深植于农民心中的贫困文化,代之以一种新的积极上进的精神文化,才是治本之策。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所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都经历一个向现代的转化,失败的畸形发展的悲剧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工艺,也会在这一群传统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

  可见,任何扶贫政策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都必须要与扶志、治愚结合起来,启蒙心智,文明开化,使贫困地区的人们逐渐摆脱落后愚昧的思想状态,在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中逐步转变落后的价值观念,积极进取,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