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 ——追记漯河市西城区张王于村党支部书记闫长江
时间:2018-10-24 08:11:03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仵树大 杨利伟 尤生

  10月12日中午,和往常一样,在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张王于村,村委委员张西欣从村东头巡查完田间的禁烧情况后,回到家中准备午饭。他走进厨房,顺手打开天然气灶,“噗”的一声,蓝色火苗蹿了出来。

  他呆呆地望着跳动的火苗,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长江啊,你看见没有?咱村里通天然气了,老少爷们儿再也不用去地里拉秸秆烧锅了。可你咋说走就走了呢,也不管我们了?”

  今年8月,张王于村通上了天然气,这是阴阳赵镇第一个用上天然气的村子,自此改变了村民做饭烧柴的历史。然而,主导此工程的张王于村党支部书记闫长江在通天然气前夕累倒下了。

  时间追溯到3个月前,7月12日凌晨两点多,在村部安排完天然气管道埋设、村头荒坑荒片治理以及禁烧工作后,闫长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倒头便睡。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睡再也没能醒来。

  当天早上7点30多分,村委会主任王守田和张西欣等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村委会门口等闫长江,准备和他一起去现场跟进天然气工程时,却听到一阵刺耳的120救护车警报声由远及近传了过来。

  “长江这几天连轴转,连续几晚都是忙到凌晨才回家,私下给我说过心里面有点不舒服,不会是……”王守田心里“咯噔”一下,没敢往下多想,下意识地跑到村口张望,救护车正向闫长江家疾驶而去。“快快,去长江家!”

  一群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年仅54岁的汉子,带着村“两委”班子风风雨雨走了10年,村室建起来了,路修好了,自来水通了,天然气引进来了,村美了民富了,他却一声不吭、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走了。村委会的桌子上,还放着他7月11日刚和燃气公司结算的6.82万元工程费用清单。

  追悼会当天,张王于村老老少少10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村里的几户贫困户兑钱买了花圈,搀老扶幼送到灵堂前……

  经常回家“借”钱的村支书闫长江早年曾在广州、北京等地务工闯荡,在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积蓄了一部分资金。由于一直记挂着家乡父老,2003年,他回乡创业,决定在村里办厂,这一举动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胆子比天大”。

  张王于村虽然紧邻阴阳赵镇,但距漯河市区仅十多公里,妻子建议他把厂办在城区,交通、资源等都更方便,利于长期发展。可闫长江却说:“我回来就是要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的,不然我为什么要回来?”

  没过多久,他的荣康制冷设备厂便在张王于村建成投产,2012年又改产扩建,制造橡胶制品、液压胶管等,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凭着闫长江的精明、踏实和诚信,企业慢慢做大了,手中有钱了,他又跟妻子说:“咱有钱了不能忘本,我回来不是为了自己有钱花,而是为了让乡亲们能够一起发家致富,共同富起来。”

  在他的要求下,凡是留守在村里的村民,有劳动能力的优先安排到厂里工作。厂里效益好时,有4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多的能拿到5000多元。

  2006年7月,闫长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2008年,他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在回乡创业的5年当中,闫长江对村里的各方面情况都了如指掌:村里村外的道路泥泞不堪,村室原有的三间破瓦房低矮破旧,十分简陋,干部不愿呆,群众不愿来,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需要。这使他上任后很快展开村里工作心里有了一本“账”。

  闫长江当选后,就先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要把张王于村的村室建成群众最喜欢来的地方”。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村里没有一分钱,如何建?基本上把企业交给妻子打理的闫长江首先想到的是回家“借”钱。妻子张冬琴得知情况后说:“老闫,你一心扑到村里丢下厂子不管不问,我也认了。你咋就恁缺心眼哩,拿着自己辛苦挣的钱往外撒呀?”闫长江嘿嘿一笑:“这是村里借的钱,以后有钱了就还你。”

  说干就干,闫长江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始终坚持在施工第一线。就这样,他上任的第一年,拥有两层18间宽敞明亮办公室、广场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新村室建成了。当年的张王于村村室在周边十里八乡都不落后。

  村会计闫安生算了一笔账:盖村室花15万元,建广场垫了7万元,购置了2万多元的办公家具……前前后后闫长江一共向家里“借”了24万多元,“说是借给村里的,可他心里压根就没想着再让村里还给他。”

  几年前,村民闫金立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得知情况后的闫长江跑到他家中给孩子送来2000元钱。随后,王梅欣、马梅娥家的孩子上大学,都受到他的资助。久而久之,闫长江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村里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他都会上门给予资助;谁家有困难急需用钱,他都会慷慨解囊,花的都是他从家里“借”出来的钱。

  “闫书记每个礼拜都会过来看我,家里缺啥他就给我们送来啥,都是自己买的东西,比亲人还要亲呐。这么好的人,咋就走了呢?”今年70岁的闫玉法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及闫长江,老人不停地用手抹泪。

  实际上,闫长江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0年间,究竟“借”给村里、村民多少钱,连闫安生也算不过来。

  十年“领”出一个新村

  日常生活中凭一己之力资助村民,这都是解决老少爷们儿的一时之需。对闫长江而言,他真正想要的是,让整个村子美起来,村班子强起来,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闫长江经常说:“‘站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是富不起来的,我们必须自己学会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于是,他积极与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联系,给村里有致富愿望但缺少技术的村民提供专业培训,定期邀请专业技术骨干就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方面进行现场授课指导,补足技术短板,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

  闫长江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张王于村还是全区的后进村,村内环境脏乱差,夏日蚊蝇乱飞,冬日垃圾成堆;村中道路硬化不足,常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他上任后,大力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等各项工作。他先后通过自身垫资、社会筹资筹劳等方式,投资16万元完成主街道硬化工程8公里。

  2011年至2017年,闫长江又带领村干部积极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通过一事一议、争取上级奖补资金等方式,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整修街道,修建排水沟2400米,修建花池280座,栽种绿化树木2300棵,村内小巷街道户户通硬化2700米,粉刷街道墙面2800米,并绘制了文明新村宣传画。

  如今的张王于村,从东到西,一街两行,村民新盖起的两层小楼鳞次栉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周边各乡村学习的标杆。2016年,张王于村被评为“漯河市美丽乡村”。

  “村里的各项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了,他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借鉴优秀村党支部建设经验,并结合张王于村实际,总结出了‘两个凝聚’的支部建设方案。”阴阳赵镇党委书记王红兵说,这是闫长江在基层党建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凝聚村“两委”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制定议事制度,工作实行分片包组,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真正将村“两委”团结一起、凝聚一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实惠。从扶贫帮困、调解纠纷到谋划发展、带领致富,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他带领的村“两委”班子更是成了群众心中最信任的依靠。

  “另一方面就是凝聚全体党员。”王红兵介绍说,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程中,闫长江提出“基层党组织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更需要村里普通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奉献,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他根据工作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对本村普通党员设岗定职、并建立完善了农村党员激励机制,增强党员责任感,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他的带领下,张王于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本人多次被市、区、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漯河市农村致富带头人”“漯河市服务三农工作先进个人”“西城区开发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正如悼联所言,闫长江用平凡的一生肩负责任与担当,生动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