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更高质量的脱贫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时间:2018-11-09 07:47:40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刘云白玉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强化政治责任,牢记使命担当,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我省贫困县相续摘帽,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愿望越加强烈,实现更高质量的脱贫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迫切要求。

  我省脱贫攻坚即将迎来攻守转换的过渡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兰考、滑县、新蔡、新县、沈丘5个国定贫困县和舞阳1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今年我省牢牢抓住主要矛盾,聚焦深度贫困,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持续用力、尽锐出战,计划再减贫110万农村贫困人口、2365个贫困村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预计2018年年底,我省将完成全部脱贫攻坚任务的四分之三以上,迎来攻守转换的过渡期。此时,巩固脱贫成效变得与攻坚拔寨同样重要。因此,扶贫工作需顺应形势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脱贫,既要短期内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又要着眼长远,找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点。

  巩固脱贫成效要遵从乡村振兴的基本规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的主体即在乡村这个区域范畴内,其发展也应遵从乡村振兴的基本规律。

  一是脱贫攻坚要把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大势。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镇化率过半,一些传统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集聚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等高端要素,开始寻找更大范围的发展空间,要素开始由最初的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城乡区域之间的交互式双向流动。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已脱贫地区,或是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都需要在当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抓住机遇,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脱贫攻坚要融入“城市消费升级拉动乡村振兴”的大局。新时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给曾经交通不便、原始生态保存较好的山区、丘陵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省不少贫困地区或已摘帽的新县都位于深山丘陵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域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对接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养生、绿色健康等消费升级需求,利用“互联网+”“生态+”等模式,高起点发展绿色、生态、健康旅游产业和小批量、定制化、个性化的农产品及其衍生品,就能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三是脱贫攻坚要推进“市场、政府共担乡村振兴”的大事。从上述两点来看,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外部先进要素的输入和城市新消费市场的拉动。但对我省来说,做好上述两点必须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一方面,我省是一个农业农村大省,必须在继续加快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乡村内部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城乡要素互通、市场对接既是乡村振兴的原因,也是乡村振兴的结果。长期以来,乡村发展,特别是其中的贫困地区发展,很大程度上存在市场失灵的困境。当前,我省各级政府投入巨大资源进行乡村振兴,就是要从机制上改变这种现状,将乡村带入现代化进程。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来说,实施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金融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都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较乡村振兴的特殊性

  在我省乡村振兴过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是发展短板中的短板,最大的特点是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陷阱”。然而,对贫困地区来说,随着脱贫攻坚力度强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县摘帽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兰考县,这几年精准脱贫的探索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但对贫困群体来说,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情况就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不仅如此,全省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高达72.4%,这些人是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因此,实现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应该是当前脱贫攻坚的突出重点,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崭新起点。

  贫困人口具体分两种情况:一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优先通过产业扶贫途径帮助脱贫,同时还要在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前提下,完善带贫机制。通过大力发展具有益贫性的经济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有效地把贫困群体“带入”社会化大生产进程,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而对那些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劳动意愿而致贫的人群,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立足于精神帮扶,扶贫不能变成养懒汉,不能使其形成贫困依赖,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这类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迈向小康。二是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要实事求是地运用社会保障手段来保障他们的生活。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