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读物错漏百出为何还不召回
时间:2018-11-15 06:42:42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刘孙恒

  近日有网友爆料石家庄桥西区教育局主编的小学教材《我和诗词有个约》五年级上册出现多处错误。桥西区教育局回应称,该书由区内骨干老师花费一年时间编写,出现错误属校对失误,因经费问题,召回重印不现实。 

  作为教学用书,关乎孩子们的学习,里面的知识内容应该尽量保证没有错误,尤其不能犯一些低级错误。唯其如此,才能在保证专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让教学读物更好地助力孩子们的学习,而不是误人子弟。

  书籍从编写到印刷,正常来说必然有一个严格的编审程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严格负起责任,像错别字这种低级错误就有可能避免,起码也不会出现好几起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本小学五年级《我和诗词有个约》的晨诵读本,竟然出现“勾起”变“钩子”、“途经”作“途径”、“蜡炬”改“腊炬”、“藩镇”写“潘振”等多处非常明显的低级错误,实乃让人无法理解。

  当“蜡炬”成了“腊炬”,孩子们读到“腊炬成灰泪始干”,还有多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意想象?把“藩镇”写成“潘振”,当孩子们看到“潘振割据”,确定能够理解成“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割据局面”,而不是“一个叫潘振的人割了一块地”?

  尤为讽刺的是,当地教育局之所以推出《我和诗词有个约》一书,旨在为全区师生提供统一标准的规范性诗词教材,让孩子们能在最“合宜”的年龄读到最“经典”的文字,提升学生欣赏品位和文化内涵,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工作深入实施。

  事情曝光后,当地教育局称是校对失误,出现问题的内部读本将被全部收回,由教师对错误进行手工修改后再返回学生使用,因经费问题,召回重印不现实。此番态度看似坦诚,实际上根本让人看不到改错的诚意。

  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保证教学读物的专业性、权威性,给孩子们一个有错必改、改错必快的价值导向,不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吗?如果每一次教材出错的处理都如此马虎,问题都可以轻轻松松的化成“绕指柔”,不问责到具体的人——教材的编写者是谁,负责人是谁,审定者是谁?以及教材编审资质、流程上是否合格合规?不从根本上追溯问题的成因,很难说教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不是某种必然。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