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文化:让有意义的事更有意思
时间:2019-04-22 07:56:49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

  4月18日,2019全国短视频创意峰会在郑州举行。峰会现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解读了《2019全国短视频创意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12亿,用户使用率为73.9%。短视频使用率首次超过网络视频,成为我国网络视听市场的新生“主力军”。(详见4月18日本报AⅠ·06、AⅠ·07版,4月19日本报AⅠ·02~05版)

  短视频火爆的现状有目共睹,而这或许只是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按照有关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在线视频量将增长14倍,70%的手机流量将消耗在视频上。短视频正在重新定义传播,与此同时,内容是制约短视频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如何破除“有意义的视频没意思,有意思的视频没意义”的困境,此次峰会中,多位业界大咖给出了一个同样的答案:短视频+文化。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一场活动,也传递出了同样的信号。4月16日下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抖音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培养挖掘年青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心,帮助发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

  “每一种非遗都应该被看见”,这是抖音活动提出的口号,由此对应的是一个略显尴尬的话题:并非所有的非遗都能被看见。资料显示,国内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非遗普遍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层面对非遗项目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非遗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激发内生活力,非遗项目的式微几乎在所难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活力”是非遗项目的关键,而这恰恰是国内非遗项目所普遍欠缺的。现实生活中,那些承载着文明积淀的非遗项目真的已经“过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鹤壁浚县古庙会、宝丰马街书会……这些非遗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大河报豫直播平台上推出的报道也人气爆棚。如果置身于更大的短视频平台,非遗项目的关注度更加惊人:2018年,抖音上线川剧变脸话题“我‘变脸’比翻书还快”,累计播放超过60亿次。

  保护非遗项目的关键在于激发活力,其中第一步,莫过于先要使公众看得见。毋庸讳言,不少非遗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相比起本地有限的受众,传播推广方式更加有限:口传心授,外人无从知晓;举办展演,观众终究有限;拍摄宣传片,周期长、成本高……短视频的异军突起,无疑为推广宣传非遗项目打开了一扇门,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看见非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挖掘外在潜力。

  短视频平台需要优质内容,非遗项目需要更大的推介平台,两者结合在一起,带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抖音平台上,214项国家级非遗内容共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以及超过1065亿次播放。深受鼓舞的抖音继续深耕细作,这不失为对短视频行业的一种有益启发——短视频已经步入优质内容的下半场竞争,文化资源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非遗项目只是其中之一,显然并不意味着全部。让有文化的东西更有市场,就能使有意义的事更有意思。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