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疏结合,打击“舌尖上的谣言”
时间:2019-04-30 07:32:43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话题,所谓关心则乱,有关食品的谣言似乎有着周期性的传播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和朋友圈中流传开来,并得到大量转发。为此,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对近期出现的食品谣言进行梳理辟谣。其中,包括“吃鸡蛋会增加患心血管病风险”“常吃面包会致癌”“空心菜大多重金属超标”等,都是谣言。

  身处“人人手握麦克风”的大众传播时代,网络正在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公众生活。每种网络声音的兴起、每起网络事件的热播,所传递的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问题是,这些价值观是否正确?或者换一种方式来追问,这些价值观所传递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答案恐怕难以令人感到乐观,“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类似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食品安全这件“天大的事”,不少人都倾向于采取“宁肯信其有”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的不断繁荣,任何一种食品或品牌都不难找到替代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对食品安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避而远之似乎是最稳妥的处置方式。为了赚取眼球谋求利益,别有用心者处心积虑炮制谎言,不明就里的网友则在热心转发中推波助澜,随着“蝴蝶效应”不断扩大,关于食品的网络谣言总能引起公众的恐慌,甚至于权威部门虽屡次澄清却依然难以平息。

  历经20年的发展演变,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网络谣言的大面积存在,却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络谣言频发,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无论是从维护公共秩序,还是从呵护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加大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司法解释,明确了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程度认定问题。但在现实中,不少炮制网络谣言者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由此使更多别有用心者蠢蠢欲动。依法治理网络谣言之难,首先体现在难以调查取证,仅靠司法部门的力量,显然不足以从海量网络信息中及时发现线索,网络运营商因此有必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职责。如果网络运营商为谣言推波助澜,亦应受到相应查处。

  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以及快速的反应机制同样重要。在以虚拟、自由和开放为特征的网络文化形态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与错综复杂的价值冲突前所未有地聚集在一起,由此必然对构建网络秩序提出更高要求。网民从来都不缺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也不缺少理性思考的态度和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丰富的信息,使网民能够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辟谣当然很重要,不过,相比起“亡羊补牢”,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显然更有助于将防范端口前移。如果食品安全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每一起相关案件都能迅速得到查处,网络谣言将会减少很多趁势而起的机会。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