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德亭镇用党建激发富民兴村活力
时间:2019-05-14 05:19:47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豫网近日,记者来到嵩县德亭镇,一走进街道,就感受到别样的乡村风情:犁地、放牛等生活点滴被生动地描绘在街区的“农耕文化墙”上;磨盘、辘轳、玉米串……过去村民家中常见的东西被陈设街边,与墙上的乡村风格漫画相得益彰。3.5平方公里的镇区,燃气入户、污水分流,青瓦灰砖的豫西民居在绿树和鲜花的映衬下,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德亭镇位于嵩县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全镇总面积321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4.7万人。作为豫西地区风格独具的生态旅游胜地,德亭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天池风情小镇”别具一格。

  “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乡愁”,这是书写在嵩县德亭镇天池路景观墙上的一句话,是德亭镇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德亭镇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展,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紧紧围绕“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城镇提升、旅游带动”的工作思路,把“三结合”作为全镇工作的根本遵循,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党建引领聚合力

  “改造提升后的村部一应俱全:‘三新’讲习所、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现在这里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学习场所,而且是全村群众的集聚地。”5月6日,在德亭镇黄水庵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松照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村部由青砖兰瓦建成,上下两层,共560平方米,村部上方的“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分外显眼。

  党建强人心齐,组织阵地规范提升了,党员的向心力也进一步凝聚。黄水庵村在发展扶贫产业中,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香菇基地”,仅村“三委”班子就筹资38万元。“这些钱是村党员干部自愿自觉拿出来的,都签订了协议,亏本了是自己的,群众不亏,盈利了必须先分给带动的贫困户!”李松照说。

  黄水庵村的变化是德亭镇全面推进“河洛党建计划”全面进步年,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2018年,该镇对23个村科室功能进行完善,实现了“三新”大讲堂的全覆盖,完善提高各村(社区)群众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能力,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镇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借此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在全镇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性工作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行走在德亭镇,基层党建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党员管理规范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处处党旗飘扬,强劲的“党建力量”正贯穿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尖兵。”德亭镇党委书记郭利伟说,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了明显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

  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挪穷窝,住新房,永远不忘共产党;拔穷根,搬新居,时刻铭记习主席。”在该镇德福苑社区,社区群众用这副对联表达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赞扬。

  占地140亩的德福苑社区,设有党支部、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警务室、扶贫产业园、卫生室、幼儿园、小学、便民超市、垃圾中转站等服务设施,计划安置群众3500名。

  黄春巧是搬进德福苑社区的一户贫困户,以前住在离镇6公里远的李子园村,一家五口人,全靠几亩耕地和丈夫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最发愁的是孩子们上学,要走近一个小时的路程。2017年10月,没花一分钱,她家就搬进了镇里的新楼房,现在孩子们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黄春巧还把家里的耕地流转出去,在社区的鞋厂上班。“现在照顾孩子上学、挣钱两不耽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黄春巧满脸喜悦。

  德亭镇位于深石山区,有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15户9127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易地扶贫搬迁让该镇贫困群众过上了新生活。

  “全国和全省的易地搬迁现场会分别在我镇召开,中国记协组织了50余人到我镇采访易地搬迁工作。”郭利伟介绍说,2016年以来,德亭镇建设搬迁安置点8个,搬迁深山贫困群众854户3403人。

  既要稳得住,也要能致富。为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该镇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5月6日,在该镇下蛮峪村“香菇产业种植扶贫基地”,一排排现代化日光温棚甚是壮观,大棚内的香菇菌棒摆放整齐,村党支部书记陈明伟和县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张龙超正在查看菌棒的发菌情况。“这个香菇基地占地60亩,投资350万元,由镇里和村集体投资,现有菌袋40万袋,这40万袋的香菇承担着全镇5个村100个贫困户和村集体的利益,我们必须把它管好!”陈明伟说。

  德亭镇食用菌产业已经发展到104万袋。这里不仅有香菇产业扶贫基地,还有天富盈羊肚菌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种植扶贫基地、花椒产业种植扶贫基地……这些基地采用“公司+基地+种植户+贫困户”的模式,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安置劳动岗位,提供技术培训。

  以下蛮峪村为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88人,未脱贫8户27人。村党支部引导成立了德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农业公司发展黄桃、花椒、香菇、林下中药材种植,以及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等手段,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多种扶贫方式为贫困户编织起一张牢固的保障网。在德亭镇的脱贫攻坚表上,一组组数据直观翔实,成绩喜人:全镇贫困户评级授信率达94.86%,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397人,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100%,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中心集中护理残疾人20人,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2016年以来,投资646万元新建农村公路28公里,覆盖8个贫困村,解决了1.6万名贫困群众的出行问题。

  乡村振兴正当时

  德亭镇以“道德之乡”而闻名,该镇下蛮峪村老年义务清洁队感动了嵩县几十万群众,获得“嵩洲感动人物集体奖”。

  这支义务清扫队由退休老党员自发组织,从2012年3月至今已经坚持了7年,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37人,年龄最大的81岁,每周一打扫旅游线路天山路沿线卫生,10天打扫一次村里主街道的卫生。

  “没想到德亭镇农村环境如此干净!在县城吃饭时不时能看到脏乱现象,但行驶在十几公里的天池路两边,用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王勇在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信息工作,今年“五一”,他带上家人到嵩县天池山景区游玩,由于工作的缘故,他对农村环境特别关注,德亭镇干净的卫生环境令他印象深刻。

  近年来,德亭镇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短板,探索出“党员干部带动、公益岗为主力、乡村分级监管”的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垃圾清零、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镇长代兵兵说,德亭镇将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以村旁、路旁、水旁、宅旁为重点,开展村庄绿化,力争实现“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茵、四旁有树木”的生态宜居目标,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正当时。“德亭镇将牢牢把准乡村振兴的目标方向,沿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探索下去,强化党建引领,厚植富民兴村根基,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着力打造‘美丽小镇’‘四美乡村示范乡镇’‘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提起未来发展,郭利伟信心满满。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