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起防范考生受骗的大网
时间:2019-06-25 07:09:3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刘韬

  这几天,各省在陆续公布今年高考分数线,许多考生和家长开始为报考而费心。同时,一些骗子也瞄上了这个对前途充满憧憬的群体。

  2016年,山东考生徐玉玉以优异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因轻信一个诈骗电话被骗走近1万元学费。由对社会无限期待到对社会无比绝望,心情沉重的徐玉玉突发疾病死亡。这个高考生被骗的极端案例,掀起了全国范围内打击电信诈骗的高潮。

  近几年来,尽管多部门联合实施了许多高压措施,电信诈骗疯狂肆虐的态势得到了根本性遏制,但每年高考后,许多骗子还是蠢蠢欲动,想方设法妄图从高考生身上捞取不义之财。各种诈骗活动屡禁不绝,给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此,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和社会公众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骗工作安排部署,扩大防骗知识宣传范围,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扎实做好考生信息保护工作。多数案例表明,考生信息泄露是绝大多数电信诈骗得手的开始。因此,教育部门要协同网络技术部门,防止因技术或人为因素导致考生信息泄露,让骗子无可乘之机。要加强技术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把好信息源头关,最大限度杜绝电信诈骗发生。

  二是彻底做好网络信息实情鉴别。高考后,很多考生和家长急于了解考试成绩和报考学校,这种需求催生出一批虚假查分网站、选报志愿平台和高校网站。公安机关应予以高度重视,网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钓鱼网站、虚假网络平台,将“净网”行动向高考和教育领域延伸,确保网络安全。

  三是及时公布违法违规学校信息。每年高考之后,一些学校为扩大生源,擅自发布虚假招生信息,有的超领域、超专业招生,还有一些不具备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更是有恃无恐。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查处和通报违法违规学校,及早纠正一些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避免违法违规招生引发群体性矛盾和冲突。

  骗子在哪里,依法打击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考生需求在哪里,合规服务的行动就要贴近到哪里。在科技信息异常发达的当下,全社会要形成“骗子一露头,就被揪出来”的高压态势,让那些以高考及招录作为敛财捷径的骗子销声匿迹,为高考招录工作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社会法治环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