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农大教授捐献的深意
时间:2020-01-06 07:54:0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本报评论员丁新科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77岁教授王泽霖捐出科研转化结余8208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王泽霖在没有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攻克了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个人和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这则新闻,可以有多重解读。不少人惊叹于王泽霖教授的积蓄之多,殊不知,这笔钱主要是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王泽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国20多家著名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独立法人实体累计获成果转让经费和合作到账经费近亿元,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的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这充分说明,那些真正经得住市场检验、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是不愁销路的。企业愿意为有价值的成果买单。产学研转化机制越灵活、顺畅,科研院所的一线科研人员的研究价值就越得到体现。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像王教授一样,从专利技术中受益终身。

  当然,让我们更加钦佩的,是王泽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献身国家的科研精神。对自己的成果,他认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学院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将毕生的最大收入捐献给学校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是着眼未来的长远思考,更饱含着培养人才的希望,“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科研上舍得投入,生活上他却非常简朴,应邀到全国禽病大会作报告,穿的是两个袖子磨破边的秋衣。77岁的他至今还坚持一个出行原则——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但为改善科研条件,王泽霖多次慷慨解囊,捐款数百万元设立创新基金。

  与王泽霖一样,我省还有很多优秀科研工作者。耄耋先生张效房,99岁仍奔波在临床一线,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时代楷模”陈俊武至诚报国,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多年来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他们献身事业、献身国家的崇高信念,持续进取、永不满足的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范境界,标注了人生高度,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歌。那些默默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技术专家、技能工匠,在各自领域干出卓越成就的“关键少数”,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从老一辈优秀科研工作者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中原创新动力必将更加激昂澎湃。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