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还需人努力
时间:2020-01-07 07:08:49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瑞雪润中原,甘霖解民忧。随着2020年第一场雨雪的到来,我省信阳、永城等地旱情将得以缓解。农业专家表示,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有利于我省冬小麦安全过冬,对缓解旱情、净化空气极为有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然而,据媒体报道,2019年全国多地遭旱,而且旱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我省信阳市2019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平均降水680.2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四成;淮河年平均径流量大幅下降,部分河道已干涸,存在断流风险。俗话说:“涝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长时间的干旱缺水,对当地的农业、林木以及水库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从缓解气象干旱、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这场姗姗来迟的雨雪,无疑是一场“及时雪”“救命雨”。

  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省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面临着新老问题同时并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水灾害多发仍是严重威胁,水资源不足成为突出短板。旱情的出现,降雨偏少是主要原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诸多短板,农业生产还有“靠天吃饭”的情况。如何破解缺水难题、保障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指的就是水生态。生态和水相辅相成,有了良好的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旱灾是个“慢性病”,抗旱是个系统工程。在连旱、大旱面前,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天帮忙”,而要付出更多“人努力”的行动,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系统。自然降水毕竟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起到一定的“解渴”作用,只有通过“人努力”来持续缓解旱情,才是治本之策。

  破解缺水难题,要兴水利、除水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缓解旱情的基础保障。2018年年底,我省实施总投资357亿元的十项重大水利工程,推动“四水同治”,保障水源供给。据报道,我省“十大水利工程”中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南岸灌区、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7项工程目前已相继开工。而这“十大水利工程”竣工后,我省每年将新增供水能力17.81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38.7万亩。其中,引江济淮工程能为严重缺水的商丘市、周口市开辟战略水源,年调长江水6.34亿立方米,河南的“大水缸”蓄积量将更充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生态建设和保护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把水留住、把水引来、把水治好,必将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