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持久作战,越要咬紧牙关奋力向前
时间:2021-08-13 11:07:30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形、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多变,汛期雷雨、大风、冰雹等极端气象普遍,山洪、泥石流、地灾、内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刚刚过去的“8.9”暴雨灾害,引发古蔺县盐井河形成超百年一遇洪水,造成灾害损失之重刷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多方救援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然而,必须要警惕的是,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仍将面临极端天气多、局部地区灾害重风险高的严峻形势,远还没有到可以歇脚松劲的时候。全力打好打好今年的防汛救灾持久战、攻坚战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

  越是持久作战,越要绷紧思想之弦。2020年以来,我市先后遭遇了22次洪涝灾害、4次风雹灾害、1次干旱灾害和二十年一遇长江洪峰过境,可谓江汛刚去,山洪又至。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久战心疲,产生了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谁都想停一停、歇歇脚,但灾情不会等人。能不能快起来、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精气神、政治素质、作风状态。各级各部门、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真正把思想上的弦绷得紧之又紧,鼓足干劲、咬紧牙关,以拼抢实的作风,走在先、干在前、做到位,每一次战斗都付出全部的决心和力量,一个堡垒接一个堡垒攻,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决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疏忽延迟。

  越是风骤雨急,越要做好万全准备。“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预防是最管用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灾减灾策略。只有把问题估计更严重些,把制约因素考虑得更全面些,把各项措施制定得更周详些,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打一场有准备的主动仗。广大党员干部应常怀为民减灾之心,常思为民减灾之道,充分展露自身之智、谋、能,想方设法拿出硬招实招,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科学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完善应急预案,精准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应急演练,枕戈待旦做好抢险救援准备,不舍寸功、不弃微末,让各项防控措施跑在成灾之前,切实做好应对每一轮防灾减灾救灾准备工作。

  越是险情当前,越要敢于履职担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险情当前,越是考验处置能力,越是考验责任担当。在“8·9”暴雨灾害中,石宝镇党委主要负责人闻风而动,有序组织367人提前避险,保障了受灾群众生命安全。面对极端天气,关键时刻,危机关头,各级、各部门要守土尽责,关键时刻领导干部特别是决策者要敢于担当作为、善于作为,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决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绝不能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最后贻误战机。“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从最坏处着想,做最充分准备,或会“十防九空”。然而,这样的小心翼翼,这样的“小题大做”,却会将天灾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百姓的“吐槽”变为“点赞”、“抱怨”化为“感动”中,立起党员干部的样子,践行“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使命。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万众一心应对。防汛抗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工作上环环相扣,牵扯到方方面面,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形成防汛联防机制,强化指挥调度合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防汛资源,扣紧“防汛链”,拧紧“责任链”,上下“一盘棋”,才能守住防汛安全底线,筑牢汛期安全堤坝。“人心齐,泰山移”。灾难面前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广大民众绝不能当“旁观者”,而要主动学习自救互救技能,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积极配合避让撤离,参与构建上下畅通、左右衔接的防范体系。“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跨不过的沟、迈不过的坎,战胜不了的灾难。

  汛期尚未结束,高温火险考验仍在继续,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生命防线,向党和人民交出一分满意的答卷。(朱索)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