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蜩螗噪 艳阳芙蕖开
时间:2018-07-21 06:23:23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胡春娜

  盛夏的号角,随着小暑的到来,吹响了。

  “暑”,从字面意思解析就是烈日当空。俗语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个时节,天空如烧炽,连风都弥漫着热气。灼热的气息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

  此时,歌儿唱得最好的,非蝉莫属。它像一个高音王子,在树枝上唱得兴高采烈,从早晨到黄昏,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终结。

  小时候,在乡村长大的我还没有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也想不出“高音王子”这样的词来形容它们,只知道它们的叫声在午睡时变成噪音。长大后,来到城市,蝉鸣声爬上层层的高楼,从严实的窗缝儿挤进人们耳朵时,总感觉没了乡下树林里的清脆和悠长。

  周末,母亲打电话来询问,小暑那天有没有吃面,被我以工作忙为由搪塞过去了。小时候,一到小暑这天,母亲就会钻进如蒸笼一样的厨房,用新磨的面擀成细条,沸水煮熟,捞出,倒入蒜汁、黄瓜丝等加以搅拌,全家人的午餐时光就在“吱溜吱溜”声中度过。

  豫西老家在三省交界处,所以饮食与河南其他地区略有不同。光面食,就有数十种的吃法,如酸爽可口的油泼面,劲道十足的扯面,凉爽解暑的“面鱼”等等。有时候,母亲没时间擀面,就去小市场买一兜类似猫耳朵的“麻食”,香葱爆锅,加水煮沸。“麻食”入锅后,迅速卷成一小团,再配上青菜叶,让人食欲大开。

  小暑过后不久,迎来“三伏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然而,在城市繁忙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还记得节气里的这些习俗。

  时光如流水一样,带走很多东西,也会留下一些符号。

  太阳下山,夜市就“上线”了。作为一日三餐的另一种补充方式,它还承担着情感交流、放慢节奏的作用,在夏天人们的夜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天色刚麻麻黑,人们就穿着宽松的衣服,拖着轻便的鞋子,三三两两坐在街边,一碟毛豆、花生,几瓶冰镇啤酒,若干烤串,就着鼎沸的嘈杂声,每个人都是饮食男女。

  “白天吃东西补益身体,晚上吃东西滋补灵魂。”深谙美食真谛的开封从不缺寻求“滋补”的人们。这些年,开封市强力推进优质旅游,不断深化全域旅游,增强‘旅游+’融合发展能力,让人惊叹千年古都文化的同时,也沉醉于开封通宵达旦的夜市。

  温州游客宋萍和三个伙伴放暑假一起来河南旅游,第一站就是开封。

  “开封小吃闻名遐迩,种类很多。一条街吃过去,肚子快撑爆了!”说完,几个姑娘都大笑起来。刘芝芝说她最喜欢小笼灌汤包,“提起来像灯笼,吃一个,满嘴香,和我们南方的不一样。”开封的包子犹如这里的人,热情,朴实。

  华灯初上,白天的暑气逐渐淹没在摊主的叫卖声、锅碗瓢勺的碰撞声以及游客的谈笑声中。天南海北游客的各种口音,热腾腾的火,勾勒出了一幅有滋有味的市井画卷。

  伴随着滚滚热浪,太阳逐渐到达黄经120度,这个月,我们还将迎来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从古至今,避暑是夏季不变的话题,人们采用各式方法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四时

  幽赏录》记载了不少古人的纳凉逸事,如“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这种乘凉方式直至宋代依然流行。

  有汗有风就有清凉,有昼有荫就有时光。

  如今,电扇、空调以及各种各样的冷饮,又为缤纷夏日增添了多种避暑方式。此时,正值暑期,很多人会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带着孩子回归山野、树林,躲避城市里的燥热。

  炎炎夏日,绿皮红心大沙瓤的西瓜可是主角之一。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个画面,想想都能感觉暑气退了三分。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西瓜上市的旺季,很多瓜农将西瓜拉进城里叫卖。中牟瓜农李大叔将一车脆甜的西瓜停在了郑州市经一路的一个小区门口,正在乘凉的人见状,纷纷走过去询问价格。他种了6亩西瓜,这是他今年卖的第二车西瓜。只见他迅速挑出一个西瓜,水果刀轻轻一划,“咔嚓”,西瓜应声而裂,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散开。“这是正宗的中牟西瓜,沙瓤,甜!”说完,又去招呼买家了。

  在乡下,这个时候的西瓜除了解渴,还能转化成另一种美食——与发酵的大豆一起晒成西瓜豆豉酱。这是北方夏季干燥的风和炽热的阳光,孕育出的特有的美味。

  夕阳西下,淮阳龙湖岸边的人越来越多,垂柳上的蝉已经停止鸣叫,大片的荷花亭亭玉立于水中。人们三五成群步入栈道,嗅着花香,拍着美照,悠然自得。湖边的小饭馆,熙熙攘攘,里面的“东湖煎焖鱼”“荷叶蒸包”等美食,就地取材,深受食客的欢迎。

  节气年复一年,生活日复一日。今天的人们,一直沿袭着祖先的生活智慧,信守着与日月的约定,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