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洞名山耀栾川
时间:2019-06-22 08:38:01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

  □韩达

  栾川名川,实则多山。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让人感觉绿得醉眼,绿得可啜可饮。

  古人关于绿的诗文,数不胜数。而此刻我却独摹唐人刘威“水绿山青春日长,政成因暇泛回塘”之诗句。遗憾的是,他勤政数年,连欣赏大好春光这样唾手可得之事,尚需陪王员外之机才得以入眼。诗人一生热爱大自然,并写过大量关于自然风光的诗文。其《闰三月》中“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两句,迄今仍被争相吟诵。

  天公似乎故意作美。来栾川的次日早晨,初夏的第一场大雨,把天地下得难舍难分。四周时隐时现的山峦,如巨幅的水墨画卷在眼前铺展。阴云、雨丝、水雾,浑然一色。平日巍峨的伏牛山群峰似在雨中做云浪之舞。走出住地,想起明代诗人蒋薰“老君山上湿云多,小落门西渭水波”的句子,便很想去体验一下“老君山在眼,日夕起秋烟”的气象。

  庆幸的是看鸡冠洞,让我们的采风行程因无需遮风避雨而平添了几分诗意。走进这幽邃、神秘的溶洞,相对于外面的烟雨,以及风雨中的群山,俨然是另外一个世界。

  随着导游出神入化的讲解,我在鸡冠洞做了一次短暂而又难忘的神游。待日后每每静坐书房,闭目画梦,那精美剔透的石花,会不会入枕伴我一笑呢?

  从仙境般的鸡冠洞出来,头顶已是水洗般的蓝天。偶有几朵白云飘过,给人一种亦真亦假的幻觉。仿佛将近两个小时的溶洞之旅还在延续,又宛如那梦幻般的美景随身移至洞外。

  鸡冠山距鸡冠洞仅数百米之遥。不足千米的林间步道,距山顶的相对高度也只有500米左右。雨后的山林,清新可人,踏着本来就让人不觉疲累的木质台阶上行,呼吸着含氧过多的空气,分外提神。

  遍山的原始次生林,由杂生的乔、灌、藤、花、草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路旁橡、槭、枫、栎的树干,与枝叶的绿意和着裸岩的古色,相映成趣——这样的景色,在北方的山林中似乎并不新鲜。不常见的,是景区在不到千米的步道上,分别建造了三亭二庙一阁。景区不仅为登山的游人提供了歇脚、观景之便,同时满足了他们不同层次类别的精神需求。

  路经净尘亭、蘑菇亭、报晓亭,我在净尘亭稍作了停留。究其原因,是亭上的匾额吸引了我。驻足那一刻,尽管我凡心未泯,但是注目“净尘亭”三字依然心中肃然。思绪再漫开联想,我记起曾在鼎湖山一处破败的旧观上看过的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这14个似带禅意的文字,在此吟诵,似乎更容易体会出其中的味道。

  循道上行,步道的尽头,是鸡冠山的最后一处景观——祖始庙。我未多驻足便移步崖边。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群山起伏,千峰竞秀,远处山谷中农田、村舍、河流……错落有致地展现在视野。阵阵云雾飘过,叫人疑似刚才鸡冠洞里看到的一切,与眼前的情景构成名副其实的“天上人间”——那远景虽不可亲临,却正好供人浮想:农家门前,池鱼湖鹅,山溪绕舍、瓜棚豆架……再追远,似能看见墟里炊烟中,老妇倚门盼迎着荷锄而归的农人……倘若入诗词,当归二李、周贺笔下的婉约派绰绰有余。

  天下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景区,我有幸去过多处。尤其在景区开发建设同质化的当下,每到一地,难免会生出一种类似于“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傲。在这种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心理支配下,大多是走马观花地浏览。而到了栾川,才知道这里值得我去赏、去写,乃至颇可留恋的地方,太多,太多!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