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犹存杜店村
时间:2020-07-31 07:39:49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乃秦岭余脉巴山楚水之地,中国东西部、南北方两条地理分界线在此交汇,山重水复、广袤辽阔。其间少见的平缓山坡河川上,一个仅有2.5平方公里,不足400户、1500余人的村子,兼具“骏马秋风塞北”的粗犷和“杏花春雨江南”的灵秀,古风犹存、历久弥新,它就是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熊耳山为秦岭东段规模最大的山脉之一,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若熊耳”。杜店村在熊耳山系南麓,村后之山名曰“朱阳山”,林木繁茂、山势巍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发现朱阳山形似伟人卧像,倍感神奇。

  社火名扬豫鄂陕

  卢氏朱阳关,古时是长安东出中原、南下荆襄的咽喉,素有“三省锁钥”之称,流传着“先有店,后有关”的说法。

  杜店村原名杜家店,然而村里却无杜姓,原来旧时该村村民因耍社火“出垛”久负盛名,且为古道店居之地,取名“垛家店”,久之谐音为“杜家店”。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卢氏县一度被改为新四县,杜家店则改称杜店延续下来。数千年前,杜店、朱阳关一带就有人类活动,杜店村东200米处的“杜店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3750平方米,曾出土红陶罐、多种陶器残片和烧陶窑,还曾出土许多长刀、长剑及红铜箭头。《隋书·地理志》记载:“析阳郡有淅水”,淅水即杜店村下的鹳河。此处村落先在杜店出现,逐渐向东发展,城子村、王店村、朱阳关街才陆续出现。

  以“垛”为代表的社火在杜店村声名远扬,户户能表演、人人有绝活。垛子,顾名思义就是隐蔽和支撑的意思。垛子又称平垛、芯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属于静态惊险造型艺术。垛子是把四五岁的儿童装扮成各种人物,固定在铁芯上呈现惊险优美的造型。垛子分抬垛和背垛,抬垛是将有装扮成剧中人物的孩子的铁架,置于方桌之上,由几个人抬着走;背垛是由一身强力壮者肩背铁架行走,肩扛者也装扮成剧中人模样,上下融为一体,更具表演性和流动性。

  垛子底部装饰为平川、云端或花卉等,造型优美。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其实是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铁条支撑的。演出前,用白布、棉絮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小孩子的铁棍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装扮着各种戏剧人物的孩童,或站或坐或悬空于这些铁芯子上,彩服则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孩子们显得亭亭玉立。

  社火全国各地都有,杜店村人却有着更深的情感和更执着的追求,爷教孙学、夫妻同台、全家齐上、不亦乐乎。

  明清古道思连绵

  杜店村现保存明清建筑9处、民国建筑7处,还有建国时期建筑57处,历史建筑、环境风貌基本保持了传统格局,村落几经战乱和水患威胁,依然保存完好,实属宝贵。

  “过街楼”位于村中行人必经的村口,造型为城门型,下部为人行券洞,上为亭廊殿堂,供奉白衣观音,因此也叫观音阁或白衣观音阁。观音阁现存有清雍正丙午年(1726年)重修观音阁的碑刻。据《祝氏家谱》详细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再次重修观音阁。阁内所立观音神像身着白衣,面容慈祥,阁壁彩绘栩栩如生,观音阁外观庄严肃穆、雕梁画栋。观音阁香火甚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远近百里前来祭拜者络绎不绝。清代卢氏县令赵作霖《署篆两月士民眷恋祈留一言赋词为别》曾有记载:“两月莘川治未周,皇仁宪德愧难酬。讼庭敢信情无遁,署案惟期牍勿留。暂访茅檐民俗古,初觇彩笔士风优。临岐攀爱缘何事?一点清心绕水流。”

  杜店传统村落占地17公顷,过街楼(观音阁)下的明清古道长428米,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建筑分布于明清古道两侧,街巷主次有别,层次分明,呈现明清、近现代不同时期的风格。明清建筑的形制和风格,受陕、鄂、晋的影响较大。院内栽植花草,檐廊、门窗、厅堂、梁架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重点装饰,有的还有绘画,造型精美,显示着民间工匠的聪明智慧。

  日暮余晖里,漫步古道,老幼欢笑中,更发思古幽情。

  崇文厚德古风传

  行走在朱阳关镇杜店村,古建筑比比皆是,古树名木罗列其间,不时看到古井石桥、碑幢刻石。

  杜店村有一对石狮子,高1米,昂首朝向东南,守护着一方平安,石狮来历、年代不详,传说神奇。杜店村东原有数十亩大古柏树林,高大参天,多需数人合抱,林内有牌坊牌楼多处,柏林北面有寺名曰柏林寺,寺内钟声声震十里。明代曾任山东莱芜知县的卢氏人杜景开题诗《朱阳柏林寺》:“曲径羊肠入翠微,峰头寺古老僧稀。鹤栖树杪窥空象,猿挂林端识鸟机。静锁洞房山磐寂,闲翻贝叶雨花飞。寻真直至诸天界,满地苔封坐不归。”可惜,柏林在上世纪被毁。村内有鹳河老龙湾,湾潭相连,波回浪卷,水雾弥天,经久不散。“龙潭起雾”景色至今犹存,常引众人围观。

  杜店村流传着“曹植甫嫁儿媳”的故事。曹植甫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曹靖华的父亲,鲁迅曾为曹植甫写过《教泽碑文》,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主席曾向曹靖华打听过曹植甫老先生。

  曹靖华上小学时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杜店村近邻的五里川镇马耳岩村姑娘刘宝惠结婚,刘宝惠大曹靖华4岁。曹靖华一直反对这门婚事,对刘宝惠讲自己将来要外出,不与刘宝惠共住。曹靖华后赴开封读中学,随后到苏联留学,其间多次写信给父亲曹植甫提出要刘宝惠另适人家。后曹植甫做通儿媳刘宝惠工作,并在杜店村为刘宝惠找到邹姓夫婿,择吉日,亲自送儿媳刘宝惠到新的婆家。

  除了让刘宝惠带走娘家陪送的所有妆奁,曹老先生另外还置办了当时乡间能买到的一应嫁妆。刘宝惠骑一匹骡子前往杜店村,一路上很多人说“曹老先生嫁了4个女儿都没有送行,这次亲自送儿媳到婆家,实在让人钦佩。”

  阳关古道犹在,岁月流转经年。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杜店村在外工作人员很多,他们成立了古村保护建设联谊会,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厚重杜店焕发新的芳华。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