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绿”闪亮 乡村旅游特色之路
时间:2020-10-22 11:51:04 | 来源:郑州晚报 | 作者:

  

  日前,在河南省全域旅游暨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上,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被评为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近年来,杨林村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驻村帮扶下,力推“红+黄+绿”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特色之路。

  今年3月,杜江被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派驻杨林村任“第一书记”。如何帮助村里增收致富,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了杜江和杨林村“三委”反复探讨的问题。杜江牢牢把握徐庄镇“党建领航·六村联创”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乡镇发展规划和派出单位——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工作职能,在深入调研,多次走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走“红色(革命教育)+黄色(传统村落)+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以三产带动一产,开发乡村特色旅游。杜江决心带领杨林村走出一条乡村特色旅游之路。登封融媒记者 卢松娥 王晓慧 文/图

  用好“红色”资源 讲述红色故事

  “杨林村红色资源厚重,这不仅指村中保存完好的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八路军后方战地医院、李先民故居等革命遗迹,还包括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杜江说,“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发掘、整理,讲述给更多的人。”

  杜江认为,红色革命精神是杨林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以此为支撑,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红色研学基地等,弘扬正能量,塑造“民族精神”,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探索和实践的空间还很大。

  用好“黄色”资源

  保护传统村落

  杨林村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院落105个、房屋310余栋,总面积达13568平方米,建筑外部颜色以土黄色居多,具有典型的豫西古民居建筑特色。2018年,杨林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不仅涵盖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更为珍贵的是其蕴藏的丰厚精神文化内涵。

  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同时,合理发展与利用?杜江带领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向村民宣讲文物保护知识与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村民将传统建筑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部分农户接受了工作队带来的新思路,对老屋、旧窑洞进行了修葺改造,依靠景区客源,在自家院子里经营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曾经破败不堪、几近危房的古老民居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依托景区旅游

  带动“绿色”产业

  杨林村地处登封大熊山腹地,坐拥多种自然生态,山、水、田园、村落和谐共生,植被茂盛、景色优美、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大熊山仙人谷、大熊山摘星楼两个风景名胜区。大熊山森林公园拥有全区8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

  作为乡镇政府主导旅游产业的所在地,据统计,杨林村两个景区2019年的年接待游客量约65万人次。杜江认为,如何留住“人气”,将景区客流量转化为拉动杨林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内需力量,改变种植模式,发掘亮点,形成规模,真正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是杨林村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整合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乡村游的着力点与发展方向。

  除旅游资源外,杨林村的另一面“绿”还体现在农副产品种植品类多样中。村属经济作物主要有杏树、桃树、梨树等10余种。其中,部分已初具规模。驻村工作队目前正积极与郑州市农委对接,加快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依托现有13570亩林地、1035亩耕地、4个采摘园、8户农家乐,4处民宿的优势资源,利用生态农业体验、科普教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传承等功能,重点打造乡村手艺人传承馆和精品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内容,突出特色亮点,建立品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杜江说,下一步,杨林驻村工作队将立足实际,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盘活破旧、闲置传统建筑、空闲地等资源;以文旅强村,逐步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化。在拉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打造与文化植入,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