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国双拥模范城 游双拥模范常香玉故居
时间:2020-10-29 10:55:40 | 来源:郑州晚报 | 作者:

  

  常香玉之女常如玉

  

  常香玉故居纪念碑

  

  常香玉故居

  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中原名镇巩义市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消息传来,人们备受鼓舞。为了铭记历史,弘扬双拥精神,在重阳节前后,到双拥典范、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故居的人很多,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大师的怀念之情。在一个明媚的日子里,记者也跟随人流又一次走进了常香玉故居。记者 李晓霞 文/图

  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至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董沟村,现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这里是常香玉出生和学戏的地方。

  依邙山而筑的窑洞,有高高的门脸,上边生有杂木,被秋风吹抚,便有叶片零落到游人的发上、肩上,一种苍凉之感油然而生,那是季节献给大师的一曲挽歌罢。

  几棵石榴树依然葱茏,叶片已开始泛黄。一些画面,在记者眼前也渐渐清晰,那是第一次走进大师故居的情景。2019年的9月23日上午,常香玉之女常如玉回到了“常香玉故居”。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查看了故居房屋、设施等,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后来,常如玉就站在石榴树下,回忆着母亲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她说,母亲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一生,并感恩母亲所留下的精神财富。

  虽然长时间没人居住,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小院依然干净整洁。目前的常香玉故居共有窑洞4孔、平房3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几部分。故居内展示有常香玉生平事迹资料和图片,还有一些老物件,灶台、面嗡子、老箱子和柴床等,每一样都有着岁月的印迹。

  一曲曲笃定从容的旋律

  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于董沟这个依山傍水的小乡村。1932年5月,9岁的常香玉随父亲张福仙学艺,10岁登台,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一生致力于吸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启了豫剧唱腔改革的先河。

  她的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许多人都说,常香玉最杰出的一部剧目是一架战斗机。每年在北京昌平大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和“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合影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米格15战斗机,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亲历者,也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义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源自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布的《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

  当时,28岁的常香玉“在西安看到志愿军伤员非常受感动,同时也非常仇恨美帝残忍!”她想“志愿军在前方流血牺牲,难道我们在后方不可以多流一点汗吗?”她下定决心,要用义演收入捐献一架战斗机。常香玉说:“我要尽最大的力量来捐献!我不怕任何的艰难困苦,一定要把这架战斗机送到朝鲜去消灭美国鬼子。”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把3个年幼的孩子送进西北保育院全托后,带领“香玉剧社”59名演员从西安出发,踏上了义演之路。剧社先后经过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义演《花木兰》《拷红》等178场,观众达32.2万。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以《爱国艺人常香玉》为题,报道了在爱国捐献运动中,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定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义演6个月,拿演出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的事迹。

  1952年2月7日,常香玉把义演所得的巨额收入汇给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委托购买一架苏制米格15战斗机,捐献给志愿军空军。后来,抗美援朝总会会长郭沫若亲自题写了机名“香玉剧社号”。

  飞机捐献后,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上,以《豫剧大师常香玉捐献飞机始末》为题,记录了常香玉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和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送给常香玉一个用美军战斗机残骸制作的“香玉剧社” 模型的历史。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收入的《香玉剧社号》一文,也记录了常香玉义演的感人细节。

  1953年3月,常香玉率领香玉剧社45位演职员,加入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五团”,到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170多天,这是豫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今天,在巩义这片热土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告慰香玉大师:“当年,您捐献的米格15战斗机,早已成为博物馆的展品。‘香玉剧社’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巩义儿女,传承‘戏比天大’精神,在祖国和家乡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一份份沉甸厚重的答卷

  常香玉大师,是巩义人的骄傲,提起她,人们关注的早已不是她卓越的表演技巧,而是他的品德和精神,“戏比天大”一直贯穿了她的一生,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87年,获得中国艺术节(中南)荣誉奖; 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被中宣部等部门联合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离世。“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这种传承,使得豫剧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剧种之一,也已成为巩义的一张名片。

  这里悼念和追忆常香玉光辉一生的人也越来越多。巩义有关部门也对常香玉故居进行了修缮和加固。在河洛镇,不仅有常香玉在1945年秋在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抱病演出,慷慨出资,为家乡人民修建的一座防洪坝,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香玉坝”,几十栽寒来暑往,依然发挥着作用。常香玉一生热爱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多次为母校寺湾小学捐资助学,临终前还嘱咐家人把自己剩余积蓄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如今被更名为香玉小学已成为河洛镇一所全日制寄宿式中心小学,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学校还开设了豫剧特色教育,建设了面积近3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设立有常香玉生平事迹展览馆,以纪念常香玉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光辉一生。

  记者离开常香玉故居时,正是斜阳西下。小院里依旧人来人往,有人在哼唱:

  你家在哪里,我家邙山头

  吃过百家饭,走过千村路

  学过百灵叫,听过黄河哭

  …… ……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