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这些“坑”可千万别去踩
时间:2020-03-18 07:37:59 | 来源:河南商报 | 作者:

  豫网“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过,但河南商报金融消费维权“曝光台”一直在。

  为助力广大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河南商报设立了金融维权“曝光台”。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将消费者的投诉信息进行了梳理盘点,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变身保单;疫情期间网上买口罩,退钱反被“套”;人在家中坐,卡未离身钱却在境外被刷……这些别人踩过的“坑”,希望能给大家以警醒。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到手后却“变”保险

  “通过银行理财经理的介绍,我一直以为这个理财产品是交3万元,3年到期后收益6000元。没想到竟然是个保险,还6年到期。分红有不确定性,万一6年过去了不分红,找谁说理去?”李先生烦闷地说,“早知道我说啥也不会买。”

  2018年,在某银行理财经理的多次推荐下,郑州市民李先生决定购买一款“安全、收益高”的理财产品。

  出于信任,李先生让该银行理财经理操作手机购买了产品。确认过理财经理发的微信电子签名链接后,李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扣款1万元。

  半个月后,李先生收到一个快件,他在该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不知为何“变成”了保险。

  保单显示,他需要交3万元,6年后到期,6年后生存保险金为32530元,且分红收益不确定。

  作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多留心,看清并弄懂产品说明书、风险提示书、合同条款等细节,不要听信所谓的熟人,头脑理智钱才安全。

  网上买口罩退钱反被“套”

  “到处都买不来口罩,一着急,中了圈套!”苏女士有些懊恼。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防疫物资匮乏,口罩迅速成了稀缺物品。一开始,56岁的苏女士还没想到要用口罩,等到准备用的时候,各家商店口罩都售空了。她向朋友求助,朋友从某微信群看到一个口罩销售信息,就把链接发给了她。

  “大概4元一个,感觉便宜,买了100个。”苏女士说,后来她接到电话,说是口罩已经没货了,让苏女士提供一个账户信息,把钱退还给她,但是不能退还到她付款的账户,需要她提供另外一个人的账户信息及手机号,并需要那个手机号的验证码。苏女士提供了一个家人的账户,等到电话挂断,家人手机上却收到扣款2200元的短信提醒。苏女士慌了,“那个卡上就2000多元,都没了。”但再打刚才那个电话,却打不通了。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金融诈骗。网上购买防疫用品要通过正规网购平台,不要盲目相信代销代购信息,收到提及汇款、转账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人在家中坐卡里钱被盗刷

  2019年7月的一天,老刘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没想到手机上有7条未读短信,他点开看时吃了一惊,是他那张不常用的某银行储蓄卡的“消费记录”短信提醒,来自“境外”,一共扣了1万多元。经咨询后,老刘知道自己的卡被盗刷了。“我都没出门,卡好端端放在那儿,竟然也会招来这种事儿?”老刘想不通。

  消费者要注意保管好卡片和个人信息,并通过向银行申请关闭海外无卡支付、购买盗刷险等方式提前预防风险。如发现被盗刷,可第一时间与发卡行联系。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