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蜀黍杆筷篓设计研究
时间:2020-08-08 15:24:10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

  摘要:民间工艺是民间智慧、信仰、生活的缩影。为了探寻民间传统,本文结合民间调查和文献查询,对中原蜀黍杆筷篓进行了研究和记录。研究表明,蜀黍杆筷篓作为传统家庭常见厨房收纳用品,兼具材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易操、使用便利稳定、外形美观精致等特性,适用于多种环境,多种人群,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Folk craft is the epitome of folk wisdom, belief and lif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olk tradition, this paper studied and recorded the chopsticks basket of sorghum stalk in the central plains by combining the folk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inquiry. The study shows that, as a common kitchen storage item in traditional families, the chopsticks basket of sorghum is characterized by cheap and easy materials, simple and easy operation, convenient and stable use, and beautiful and delicate appearance.

  关键词:民间工艺 蜀黍杆 筷篓

  一、关于"蜀黍杆筷篓"

  筷篓,是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还不成熟的过去,以筷篓为代表的小型厨房用具多由民间手工制作。又因民间"因地取材"的特性,才出现了本案例所介绍的,中原地区特有的以蜀黍杆为编制材料的筷篓(图一)。该筷篓由河南省郑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图二)用筷篓编制中的"外底座编织法"编织而成,属于经典的中原筷篓编制品。

  与如今常见的直筒型筷篓不同,蜀黍杆筷篓整体呈倒锥状,开口大而收口小,无法单独站立而需悬挂使用,具有独特的风格。  

  二、结构与尺寸

  该案例的筷篓整体由7根平均长度为300毫米左右的蜀黍杆编制而成,由以开口朝上中空倒锥为主体(图三)和以开口朝下放射状束口为底部(图四)的两部分构成。  

  筷篓全长203毫米,其中主体长173毫米(图五),开口半径52.5毫米; 束口长30毫米,底部半径15毫米(图六)。可利用长度比普遍245毫米的筷子略短,适合于筷子的存取。  

  三、编制工艺

  作为传统民间普遍存在的手工制品,蜀黍杆筷篓的制作工艺简单,花费时间短暂,满足了民间对于效率和实用性的追求。其编制过程大致可细分为4个步骤:材料处理、扎口、编制、收形裁剪。

  1.材料处理

  作为自采性材料,蜀黍杆需经过简单的处理,才能进行使用。因高粱在八月份成熟收割,所以蜀黍杆的制作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在将高粱割下后,需挑选杆面光滑无虫眼无畸变的高粱杆,并截取其靠近高粱穗的秸秆清洗,以此作为编织的主要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因普遍情况下筷篓编制时间多集中在八月份,蜀黍杆为新鲜杆,所以无需进行浸泡软化处理。若编制时间为其他月份,蜀黍杆已失去水分变硬变脆,则需将蜀黍杆提前一天浸没在水中,待其恢复韧性,方可进行编制。

  2.扎口

  以制作一个筷篓为例,要挑选粗细相当的七根蜀黍杆进行扎口。在中原传统里,由于民间风俗的讲究,筷篓多由七根或八根蜀黍杆编制而成,其中又以七根为最佳。七和八对应的是"七星八卦",在厨房这个"易有火光"的地方有"镇灾保平安"的意味; 而在此基础上,"七"又与"妻"同音,可藉由小物件来彰显女主人在厨房的重要性和在家中的地位。

  扎口最重要的是紧实度。(图七)因为蜀黍杆坚硬且具有弹性,所以在扎口过程中,需用绳多绕几圈再捆扎,最终以"所有蜀黍杆都被挤压 底部炸开"为宜,这也是筷篓主体圆锥体顶尖的形成原因。  

  图七 捆绑步骤

  在捆绑后,要将上部的蜀黍杆掰散(图八),方便下一步的编织。  

  图八 掰开步骤

  3.编织

  蜀黍杆筷篓的编织方法较为单一,整体遵循"一跨二叠法",即"一跨二叠,整体差一"。(图九)如图所示,若将杆进行依次编号,则编织一轮的过程大致如下:使①跨过两根杆,翻转叠加在③④之间; 并在此基础上隔一根杆,将③再跨过两根杆叠加在④⑤之间,随后重复以上步骤。编织过程中,每一步都是间隔一根杆,将这一步中的第二根杆翻折到两根杆之后。在此期间不可使用蛮力,要顺着蜀黍杆的力道用力,这种用力方式即防止了杆的断裂,又促使了层与层之间的间隙的自然形成,为筷篓留下透气空间。  

  在这个步骤下,越往上编,翻折的间距就会变得越大,形成的单层六边形口径就会越大,并最终形成倒锥体。

  4.收形裁剪

  当高度编织到190毫米左右,就可进入收形阶段,为裁剪做准备。不同于上个步骤较为随意松散的编法,在该步骤中,方法不变而手劲要增大,减少间隙而增加紧实度,防止筷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松散的情况。在收形一两层后,就可在任一步骤结束后,将原本需要叠加的杆插入到下一层杆的相同位置,进行简单的固定。最后,用小刀裁去多余蜀黍杆,修整边缘,就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

  四、功能和人机分析

  1.使用功能

  相比于传统的筷子存放功能(图十),如今工业的发展在逐渐取缔它的同时又赋予了它全新的定义。较为常见的拓展使用方法为悬挂式笔筒和干花筐(图十一)。  

  由于体型较小,编织较密,所以它也可以被挂在台灯上,作为笔筒使用。相较于传统笔筒,该案例造型特殊,纹理精巧别致,更因为其悬挂的使用方式而提高了桌面空间的利用率,适合放置于桌体表面较小的书桌。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如今田园风也应运而生。而在田园风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干花元素。该案例整体呈干草黄色,为自然编织物且间隙较小,和干花元素可以完美融合,集实用和观赏价值于一体。

  2.科学性

  根据动力势能公式EP=mgh可以得知,在重力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动力势能与重心高度与重力呈正比。所以,在保持物体本身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试举例分析(图十二):

  当物体呈倒锥型时,因两侧的内收形边缘,所以填充物为聚合状态,重心低; 又因为其落脚的单一性,所以m小。当物体呈立方体,因两侧与底部为垂直关系,所以内部填充物为分散状态,重心高;又因为落脚的多重性(立方体底面有四个端点),所以m大。  

  综合来说,正因为筷篓呈现倒锥体的形态,所以才能够在盛放物体时保持稳定,没有摇晃或倾倒的势。

  与当代工业制作的筷篓进行对比,蜀黍杆筷篓同样具有优越性和存在价值。  

  它中间部位间隙小,有效的防止了筷子的掉落(图十三);底部存在自然透气缝,相比于刻意制作的透气孔,单位面积的透气性更好,可以为筷子提供更好的干燥空间(图十四);整体的倒三角结构在底部形成收口,稳定筷子,方便使用者的抓取(图十五)。  

  在长度方面,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1]我们可以得知,成年人(18岁到65岁)的手部总长度大致在160毫米~225毫米之间,手掌宽度在70毫米~115毫米之间。(图十六)该案例中筷篓长度为173毫米,比成年人手部总长略长,比标准筷子长度(245毫米)略短,即方便人手对筷篓的整体抓取,又方便单独筷子的存取。  

  在宽度方面,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我们可以得知,成年人(18岁到65岁)拇指和食指张开的舒适弧度为65°(图),最大弧度为90°(图),且当角度为最大角度时,形成的半径为115毫米。该案例中筷篓最大半径为52.5毫米,所以,当人去抓握筷篓时,手部是呈现自然圆弧状态的(图十八),不会给抓握者带来不适感。  

  五、造型与审美分析

  1.形态

  该案例属于编织品类,所以表面转接口整体呈螺旋上升趋势的穿插在秸秆中,呈现一种规律美感。与此同时,越靠下转接口密度越小,越靠上秸秆长度越长,达到了造型的协调统一,与整体倒锥体外形相契合。

  2.视觉审美

  从侧面看,筷篓整体呈倒三角形(图十九)。作为基础造型的一种,三角形在很多文化中都收到青睐。中国道家练气派上、中、下丹田的定位、犹太的"大卫星/所罗门封印"等等的外观都由三角形构成。不光如此,无论是埃及金字塔、佛教寺塔还是中国传统塔顶,都运用了三角形元素。由此可见,三角形是种综合美观和结构稳定的形态。  

  图十九 侧面审美分析  

  从横截面看,筷篓横截面为穿插叠套的七边形(图二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叠加形成的外观型也神似未开的莲花(图)。在佛教寓意里,莲花是圣洁之花,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2]所以,筷篓横截面的外形中也蕴藏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的向往。

  图二十 横截面审美分析

  3.材质

  与常见的竹编或者芦苇编不同,该案例用蜀黍杆编织而成。蜀黍亦称中国高粱(图),是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及种子。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蜀黍宜下地,春月播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如芦荻而内实(图二十一)。[3]所以,因高粱较高较粗,柔韧度好,内部实心而透气,所以适合作为编织材料使用。由于高粱按节生长的特性,越往下节数越多,单节长度越短,故粱穗下第一节为最长节,可用于二次加工。  

  图二十一 蜀黍杆分析图

  六、结论

  作为过去民间几乎人人都会的编织手艺,这个蜀黍杆筷篓经过代代改进,最后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许它的外表没有工业制品那么精巧规整,但是依然具有自己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无论是不常运用的倒锥体,还是其编织手法,都有可以深入研究"它为什么如此"的价值。所以,它如今虽然已经淡化在人们对实现之中,但是绝对不会就此消失。

  参考文献:

  [1] GTB10000-88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

  [2]韩君.佛教纹饰与中国传统图形的融合性衍变[J].包装工程,2011,v.32;No.214,131-134.

  [3]刘晨阳;张蕙杰;辛翔飞.世界高粱供需格局变动及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v.26;No.247,44-48.  

  

  

  

  

  

  

  《农耕与传承》出版后吸引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才子前来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调研、体验、著文、传承、她们的论文就是传承的标致。上面的这组照片就是大学生到双旗农耕文化遗产产抢救馆调研的场景

  (文字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薛梦瑶  照片:段双奇)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