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在宋文化的浓彩下寻找仰韶文化底色
时间:2020-08-07 09:50:33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美国人比贝·波特在《黄河之旅》中,以游记的形式写到了开封,那是1991年的4月,他骑车、乘船,兜转柳园口、开封铁塔、龙亭、禹王台,以《开封:穿越到北宋》为题向西方社会传播古都文明。

  相对比贝·波特的自由行走,随机访问,我们来开封,更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忱与真诚——出行前一天,我们向市委宣传部表达采访诉求后,由新闻科协调,市文物局与河务局很快回应沟通具体细节。

  寻找开封的仰韶文化遗迹

  7月21日,我们先来到州桥及汴河遗址工地,当地人介绍这里是水浒中“杨志卖刀”的所在,这种解读让人顿生融入感。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可知北宋晚期州桥的位置及其建筑情况:“次日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州桥下即汴河,汴河是大运河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兴盛之河,它贯通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将江淮一带的粮食与物资持续运往都城。

  接待我们的曹主任是考古学博士,她兴趣盎然、如数家珍地向我们描绘州桥遗址给古都考古带来的里程碑式变化——在汴梁城的腹心,在“城摞城”的深处,终于找到志书记载的宋朝真迹。在此出土的宋代官瓷,从器形到釉色,再到杯盘上绘制的花鸟虫鱼、辞赋神采,直让人想起大宋朝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悠然慢生活。

  离开遗址工地后去开封黄河河务局,五位长者已经在会议室等候多时,他们的年龄从78岁到92岁不等。依照发言次序,这五位老人分别是乔操然、兰正行、曹文翔、吴立峥、靳景华,他们毕生与黄河为伴,看守黄河、治理黄河、服务黄河。话题联系在一起,就是一部黄河发展的近代史。

  92岁的乔操然是离休干部,曾任开封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参与过1985年的《黄河志》编写。他背诵了治黄前后开封民间的变化。原来是“家住南北堤、户户门朝西。女人编江蒲包,男人捞虾米”,现在是“家住南北堤,户户有新居。胜似小江南,塘坑变良田”。

  78岁的靳景华曾任开封市河务局总工,他报告了一组数据,从新中国成立到2010年,治理黄河所使用的土方量为10260.4万立方米,这个体量如果做成1米高1米宽的土垛,可以绕地球2.614圈,开封市周长14.14公里,可以绕7126圈。

  从大禹治水到林则徐、冯玉祥在此治黄,黄河在开封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就《仰韶与黄河》而言,仰韶文化在哪里?

  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此互鉴交流

  行走在开封,宋文化是这座城的骄傲,延续167年的北宋王朝,给这座城池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座城淹了一次又一次,幸存下来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回来,在被黄土掩埋的旧城之上筑造新城,新城的式样,离不开宋代的亭台楼榭,今天,在城中的很多地方,仍然可见。

  在浓郁宋文化色彩下寻找仰韶文化的底色,路径很不平常,但是既然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址在此,那么,这里一定就是仰韶文化的流播之地——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造字也是黄帝时代的一个重要文明成果。根据黄帝研究专家刘文学先生的著述,黄帝时代约在仰韶文化中晚期。以此来说,早在史前的仰韶时期,今天的开封地界已在黄帝治理之下。

  现在的考古成就显示,1992年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与开封市文物考古队、尉氏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开封)尉氏县大营乡椅圈马村东南台地进行发掘,发现该遗址是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文化因素的颍水类型早期文化遗存,它包含一定的仰韶文化因素,时代约相当于仰韶文化大河村三期晚、四期早段。

  此外,在(开封)杞县发掘的竹林仰韶文化遗址,1986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片28200平方米的遗址面积,出土了泥质红陶壶口沿、加砂灰陶罐以及用手控制经慢轮修整的泥制红陶、灰陶片、磨光陶片……

  这应该是仰韶在开封仅存的果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魏兴涛说,在史前期开封这个地方是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分水岭,仰韶文化由西至东传播,在这里与大汶口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并存,典型性仰韶文化在此已经出现变化,数量相对不多。当然,开封的考古工作起步较晚,也是一个原因。

  在专业解读之外,综合采访经历,笔者以为,黄河在历史上发生的决口也把仰韶文化的实物遗存深深地埋在了地下,黄河泥做成的彩陶,又回归于黄河。

  而且还有一则史实说明能够旁证:1927年在开封设立的河南博物馆,是除故宫博物院外全国第二大博物馆。抗战爆发后,为避日军劫掠,河南博物馆从馆藏中选出五千六百多件珍品,一千四百多套图书拓片,分装在六十八个大木箱中,先运到汉口,后辗转至重庆。最终的结果是,留在开封的文物在开封沦陷后下落不明,运至重庆的文物随着国民党军全被运到了台湾。

  今天的台湾故宫博物院中,那些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遗产,应该是从开封过去的吧,而近几年举行的“仰韶文化宝岛行”,豫台文化、友谊、合作的舞台,两岸的彩陶一定是见过面的!

  王见宾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