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人爱发明
时间:2017-03-10 07:58:41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贾黎明

  “以前至少需要5个人干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干了。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把我的专利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捧着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从事司鼓打击乐半个多世纪的七旬老人王天刚喜不自禁。

  家住孟州市城伯镇西武章村的王天刚,父亲是位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受父亲的影响,王天刚从小酷爱音乐,14岁考入市曲剧团,开始从事司鼓打击乐。同时,他在箫、竹笛、葫芦丝等管乐演奏方面也颇有建树。

  王天刚历时6年钻研发明的,是一种专业传统戏曲八组合打击乐器架——用来放置民间打击乐器的架子。“虽然这个架子看上去不起眼,却能同时放置大锣、二锣、手镲、吊镲、边鼓、高音锣等多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并且还配备有照明、手板、插筒、谱台、脚托等附属设备。”王天刚得意地说,“这个‘八连体’的问世,打破了民间乐器需要多人击打的模式,可精简人员并减少不少开支。”

  据王天刚介绍,为保证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很多剧团的武场编制是:司鼓一至两人,大锣、手镲、二锣各一人,梆子由司鼓兼任。也就是说,一般得五人配合,才能完成打击乐演奏。“这阵势虽然排场却不经济,造成了人员浪费和开支增加。尤其是现在传统剧团生存空间有限,能节省人员和开支,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

  “我开始考虑设计这种器架是在2011年。”王天刚说,那年,连着几场武戏集中排演,由于经费紧张,演奏人员缺少,“好些戏都排不下去,我看着心里可着急,就想:能不能在器架上做做文章。”

  在发明这种器架的路上,王天刚满脑子装的全是器架,经常通宵达旦进行推敲和试验。没有人绘图,他就自己画;没有人备料,他就自己选;没有人制作,他就自己焊。“这几年他就跟个神经病一样,家里的事不管也不问,一心扑在那个铁架上。”王天刚的老伴儿秦牡丹说这话时,带着些许抱怨。

  怎样才能让演奏者操作起来感觉更舒服?怎样才能确保各种乐器的整体发声效果?这些,都是王天刚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问题。螺丝的位置、钢管的壁厚、弹簧的耐力,一个小小的误差,可能都会影响到整个器架的表现力。王天刚常常是做了拆、拆了做,不厌其烦,寻求最佳。经过近6年反复调试和改形,终于,一种传统戏曲八组合打击乐器架于2016年2月17日问世,并于日前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

  “这种乐器架,还可以根据场地情况调整坐着演奏或站立演奏呢!”今年春节期间,王天刚带着这件饱含心血和汗水的“宝贝儿”,四处配合一些剧团的演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发明不是简单图名,还得让它真正起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他希望他发明的这个东西能尽快派上用场。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