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筒子楼
时间:2017-04-06 05:57:55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李艳蕾

  豫网年少时,我随父亲到县城求学。父亲是县级中学里的一名普通教员。校园的东侧有栋三层高的砖红色筒子楼,筒子楼和楼里的人们,是我少年时光的全景记忆里,核心的场景和人物。家属不在县城或无力在县城购房的教师,都能分得一间办公室。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在村小教学,我随爸爸来城里,第一次进入筒子楼。

  说是办公室,其实是个袖珍的家。好像再多的家伙什儿都能容下。一个面积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集办公、生活、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物资的匮乏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至简至朴。屋里一床、一书柜、两桌、两椅。全都是学校配备的。我们那时也算是“拎包入住”的。狭小的房间里也要打理得井井有条,否则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个房间里,父亲极尽所能地照应亲友、邻居家的学生,在这个家里吃饭、学习。

  一开门,楼道就是公共生活区。各家门口摆放的,几乎是统一的“厨房”配置:一张破桌子就是碗柜加做饭的操作台,统一“制式”的煤球炉。一到做饭时间,楼道里的二氧化硫气味就会特别明显。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人们对食物的热情。楼道里响起的那才叫锅碗瓢盆交响曲。一到饭点儿,你家端个辣白菜,他家兑个土豆丝,大人们就围个饭市子,从戈尔巴乔夫到深圳特区,从高考制度改革到调皮的学生,国内外大小事都在这里讨论和评说。

  楼梯的平台处有一个水池,一个水龙头。早晨起床后、晚上就寝前,一层楼上二十多号人的盥洗活动都在那里完成。人们的洗漱效率都很高。因为大家实在磨叽不起。偶尔你去洗漱时,有人在前面,后来的就站在一旁聊天等待。每到周末,这里也是洗衣房。所有人家的衣物,都在这个操作间由脏变净。然后在楼下的两棵桐树上,扯上一条绳,衣服接受阳光的曝晒。平台的另一侧是一个下水池和一个垃圾通道。所有污秽的东西都从这里下楼。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这就是筒子楼得名的原因。

  父亲带毕业班,工作量大,老家种着十多亩地,周一到周六在学校忙,周末要回家干农活。从县城到老家四十来里地,为节省和方便起见,父亲总是骑自行车奔波,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周末父亲经常让我留校,举目无亲的小女孩免不了哭鼻子,同楼的王叔叔和跟我同龄的海燕热情地邀我去他们家吃饭、玩耍,辅导我功课,以至于后来我们两家经常搭伙吃饭。

  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全县的中小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后,筒子楼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不复存在。每次从筒子楼下经过,我总会驻足停留,深情地望着它,追忆在那里度过的月月年年。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